|
2010-09-09 作者:张传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据《山东商报》报道,日前,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 教育部官网首次挂出的过节不收礼倡议书,是上海市七宝中学等十所知名中小学自发的;这里,我想问一声,不收礼倡议书为何来自知名学校? 似乎,教师节越来越演变为“送礼节”。如今,不仅仅给老师送花,还有送卡、送汽车的;更而甚者,有网友建议教师节改期或取消。教师节真的如此令人生厌了吗? 笔者生活在城市,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可以说,对城市的学校我有些熟悉,对乡下的学校也有所了解。其实,教师节“送礼成风”那只是极少数“知名学校”才有的。这次在教育部门网站发出不收礼倡议的,或“第一中学”,或“实验学校”,或“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可以说,这些学校都是人们心目中的“重点学校”。反观之,会不会有贵州山区的中小学也到教育部网站上发出倡议“过节不收礼”?甭说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即便是城市里的普通中小学,家长们也不会给老师送卡、送汽车的。 教师节,有的家长给老师“送大礼”,关键是“送礼”与“收礼”的有市场。如果没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一个地方没有“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一个学校没有“重点班”或“实验班”,家长们就不一定会给老师送大礼。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农村也有“实验学校”,有“重点班”,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朋友有条件给老师送卡、送汽车吗? “过节不收礼”,发个倡议书不能解决问题。难道家长与老师在“送”与“收”的过程中还要大喊大叫告诉校长一声?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学校,不应该设立“重点班”,更不应该搞“考试成绩排名次”而以分数论英雄;作为政府,不能再搞什么“实验学校”、“示范学校”,而应该像安徽铜陵市那样搞“均衡教育”。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