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的出现并不稀奇,这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必然出现的舆论,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太明白资本聚集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了,这是市场经济发育一日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纵观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过后的世界各国,对资本的争夺都是十分激烈的,因为此时一定资本稀缺。 为什么资本会稀缺?很明显:第一,原本流动性极高的金融商品,尤其是衍生工具骤然失去了流动性,这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最重要的特征;第二,原来的资本输出国在危机中必然收紧口袋,私人投资更是退避三舍;第三,尽管政府大量投资和货币注入,但抵不过信用杠杆的快速萎缩所产生的流动性湮灭。更重要的是,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机构对放贷收益不感兴趣,所以往往对放贷十分消极,而宁愿将剩余不多的资金用于博取交易性收益,去赚快钱。 上述现象不是可不可能发生的事,而是必须发生的事。其实,现在在美国、在欧洲等被金融危机拖累比较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就是这样的现实。因此,资本稀缺也是后危机时期必然现象。 谁最需要资本?谁都需要;谁需要的资本最多?当然是美国。于是,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轰动世界的事件,几乎都与资本争夺相关。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所谓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谁还为这件事担心吗?但为什么当时此事被搞得雷声大作?为什么连我都看得懂这不是危机的危机,却被大肆鼓动?实际上,这是美国人把欧元区的资本大量挤出欧洲逼向美国的重要手段。那时,无论从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的角度判断,还是从微观企业经营状况角度观察,我们都找不出美国股市大涨的理由。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美国股市大涨。 欧债危机利用完了,它使世人已经相信,美国经济虽然不好,但欧洲经济更差。所以,欧洲的资本宁愿更多地留在美国。其实,美元最近一段时间的强力升值而欧元贬值,恰恰证明了世人对美元的热情甚于欧元。但是,这就算够了吗?不够。占据全球GDP1/4的美国,胃口大得很。美国需要全世界的资本供养,才可以实现恢复。所以现在轮到中国了,制造的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无非是阻止全球资本流入中国,进而增加美国对资本的吸引力。 有些人可能会问:既然美国那么需要资本,为什么还会阻止中国的资本流入?这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只要看到美国阻止的中国资本都是实业资本,也就明白了。美国最发达的市场是金融市场。所以,资本以游资形态进入美国金融市场没问题,因为它反倒容易控制,而且中国根本不是对手。但实业资本就不一样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脆弱性是存在的。比如,当年日本汽车厂商在美国形成大规模的投资之后,对美国的汽车业几乎形成了灭顶的压制。 这方面,中国恰恰和美国相反。中国是一个以实业经济为本的国家,中国更欢迎实业投资,而对金融投资显得十分谨慎。这就好比“吃肉的肚子不能吃草,而吃草的肚子也不能吃肉”。 中国怎么办?当然不能放弃对资本的争夺。现在,大量的国际资本堆积在香港,许多都在等待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我还是那个观点,中国政府应当尽快、尽可能多地放行那些符合条件的资本进入,让它们尽早参与到中国的一场历史性的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要担心一些规范的金融投资,这些所谓的“热钱”实际是风险偏好非常高的资本,中国恰恰处于高风险的经济时代,只有高风险偏好的资本才能对高风险经济构成强力的支撑。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