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对中国的4天非正式访问,是8月底东北亚区域内最大的国际新闻。在东北亚区域风云跌宕之际,我国最高领导人罕见地在首都以外的城市会见来访外国领导人,表明了这次访问何其不同寻常。那么,从这一切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推论?首要的推论是,中朝关系的稳固性再次得到了确认,中国东北边境不会面临国际局势剧变的压力。 金正日5月访华时,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加强中朝合作五点建议,其中第四点是“扩大人文交流。双方要深化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领域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交往,使中朝传统友谊世代相传。”金正日总书记则表示,“朝鲜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朝中关系,决心把一个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朝中关系传承下去。”在这一次访华时,金正日和朝鲜方面再一次强调了中朝友谊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第二个推论是中朝经贸将迎来进一步深化扩大的机遇。这首先表现在双方最高领导层对此的强调。根据官方媒体公布的信息,这一次,双方最高领导人更加强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经济合作。胡锦涛提出的第二点建议是“推进经贸合作。扩大和深化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方愿同朝方本着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发展经贸合作。”并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发展经济既要靠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对外合作。这是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中方尊重和支持朝方为维护稳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采取的积极举措。金正日则对胡锦涛主席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表示,朝鲜当前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希望加强同中方的交流合作。再考虑到金正日此行参观考察的一系列工农业和交通项目,考虑到此次有多名朝鲜地方党政领导随行,我们从中不难看到两国领导人深化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意愿。 中朝经贸之所以将迎来进一步深化扩大的机遇,还因为朝鲜已走出了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可望迎来经济复兴。一般说来,一国经济增长提速也意味着进口提速,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因为此时该国对进口技术装备、原料、能源的需求都会增多;而作为朝鲜最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朝贸易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代表朝鲜对外贸易总体形势。考察中朝贸易,至少从2007年以来,中国对朝鲜出口(即朝鲜从中国进口)和从朝鲜进口增长均快于全球贸易额增幅,在2009年的全球危机时期,降幅也小于中国外贸和全球贸易总额降幅。 2007年,中国对朝出口增长13.0%,进口增长24.7%;2008年,中国对朝出口增长46.0%(当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长17.2%),进口增长30.2%(当年中国进口总额增长18.5%);2009年,中国对朝出口下降7.1%(当年中国出口总额下降16.0%),进口增长4.3%(当年中国进口总额下降11.2%);今年1至6月,中国对朝出口增长24.9%,进口下降4.8%。 这一年多来,我们从国内外媒体上陆续看到了一系列关于朝鲜普通居民如何追赶时尚之类的报道。由于这是一个高度平均主义的国家,竟然出现了相当大面积的追赶时尚现象,那么,可以判断,朝鲜即使还没有完全步入快速增长轨道,至少也接近经济复兴起点了。尽管当前的水灾给朝鲜带来了不少损失,但不至于动摇一个以工业为主国家的经济全局。 中朝经贸深化扩大的机遇,还表现在朝鲜今年以来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且表现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开展对朝经贸的体制障碍可望明显减少。 我们不要因为朝鲜这些年遭遇的经济困难而低估这个国家的经济潜力,特别是开放经济的潜力。朝鲜这些年的经济困难并非主动闭关锁国所致,而是暴露了开放经济的风险。朝鲜原来相当深入地参与了原来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分工,也因此而受益不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朝鲜还曾向韩国提供救灾物资援助。由于前苏联东欧剧变,朝鲜原来参与的国际分工体系崩溃,这个国家才陷入经济困局。而且,朝鲜的人力资源基础相当不错,且一贯重视教育,朝鲜劳动党党旗除了有象征工人和农民的锤子镰刀之外,中间还多了一支毛笔,充分显示了对知识分子的重视。朝鲜政府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待到彻底度过经济危机、国际环境正常化之后,这个教育普及、人民勤奋、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完全有可能成为外向型制造业领域的一支强劲新军。 有鉴于此,我们如能早日介入朝鲜经济复兴,虽然要承担较多不确定性,但可望得到较多机会。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规划发展策略时需要前瞻,而不是被动地随大流。根据我国和朝鲜的经济规划布局,在参与朝鲜经济复兴时,我国企业宜优先选择东北为基地,此次党委领导与金正日随行访华的黄海北道、平安北道、慈江道可能会有较多商业机会,罗津-先锋更有望成为未来吉林、乃至整个东北东部的出海口而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