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债务危机结束了吗
沸沸扬扬的希腊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偃旗息鼓两个月了,一直备受希腊危机困扰的欧元也从6月初以来最大反弹了12.26%。不少乐观的声音认为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结束或是渐行渐远。 那么,欧洲债务危机真的已经结束了吗?其实目前远远不能下这个结论。目前能说的,只是欧洲债务危机阶段性的暂时平缓。 在危机爆发以后,希腊和德国等国便开始了重整财政的努力。欧洲一些政府在国会通过有关财政重整的新计划,手段主要是裁减公务员、降低公共部门薪水、延长退休年龄、增加税收等。其他国家如西班牙等也出台了财政紧缩计划。因此目前欧洲的赤字和债务水平都处于可控状态。 为了维护欧元区的生存,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和60%,但是各国屡屡超过这个界限。希腊危机爆发前,希腊的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分别是13.6%和130%,其他国家这两个比例也很高。虽然希腊承诺在未来几年里把赤字水平降低到3%的标准以下,但是紧缩财政可能导致GDP萎缩,赤字和债务占比下降会比较困难。即使是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能够下降,也将在今年年底以后才能看到初步的进展,大的进展要在2011年和2012年才能看得出来。因此,从这两个比例来看,欧洲债务局势还没有到可以乐观的程度。 而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的病理来说,欧洲的债务危机来自于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匹配。欧盟各国已经丧失了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而只有决定财政政策的权力。因此,在遇到危机和困难时,欧盟各国只能启动财政手段来调控经济,所以往往导致赤字攀高、债台高筑。而欧洲央行是个多国集合体,无法准确解决各国的问题。如果欧元区不解体的话,必须统一财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就涉及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和欧盟宪法的问题,几年内也难以看到解决的希望。所以如果货币和财政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不解决,欧洲的债务危机就难以说已经结束。 (据《第一财经日报》陈东海文)
美元本位与高外汇储备风险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的迅速攀升,是当今国际金融制度(即“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重新确立)的必然结果。 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客观上需要美元及美元定值资产的供应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要储备美元,储备美元就意味着多卖少买或贸易顺差,要不就是向美国或他国借储备货币,但最终还得靠贸易顺差来偿还。 将美国作为一方,世界其他国家作为另一方,美国必定是贸易收支逆差或国际收支逆差。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持续地产生贸易逆差,成为当下全球经济正常发展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全球经济的稳定几乎完全依赖于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因此,在“无政府规制的高度垄断性市场”中,美元汇率高估是不可避免的,换句话说,也只有通过美元高估,新兴国家才能获得国际收支顺差和美元储备,才能稳定经济。 随着“美元本位制”这一国际货币体系所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的形成,中国事实上也就将自身的经济置身于这一国际金融秩序的巨大风险之中:美联储可以轻而易举地让美元在需要的时候贬值,从而赖掉债务并让某些国家损失大量的外汇储备。或者通过扩大两国利差,使美元回流从而可能引发某国的货币危机。 在笔者看来,是否需要高额外汇储备抵御货币冲击,要看汇率制度,如果选择浮动汇率,全球对美元的需求会急剧上涨。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大量的储备货币,准备随时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如果当下中国选择放弃盯住美元汇率机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自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忍受美元贬值,需要保持高额的外汇储备和对市场的干预能力。反过来讲,加强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外汇储备的“保持信心”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 汇率越是浮动,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越差,中国所需要的美元储备就越多,货币政策将更加不自主。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遗余力地向中国推销浮动汇率和金融市场彻底自由化的原因不言自明。把中国经济体与美元这样一种可能是全球最不稳定的货币拴得越紧,显然越符合美国人的利益。 (《资本市场》刘煜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