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言论
打破"通缩一定有害"的惯性思维
2010-08-31   作者:上海证券 王毅  来源:证券时报
 
  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正在放缓。最近的数据显示,消费品价格有整体下降的趋势,通缩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因此呼吁美联储维持自2008年底以来的零利率政策并加大量化宽松的力度以防止通缩的发生,避免使美国成为下一个日本。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美国并未发生过持续的通缩,但通缩却不时被经济学家、经济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者视为可怕的威胁。一般认为,通缩之可怕在于商品价格的下降引发经济的螺旋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恶化——裁员增加——消费需求减弱——商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但是,通缩或许只是稻草人而已,通缩未必导致经济的螺旋式下降。首先,当通缩发生时,不仅消费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调整,因此企业利润﹙产品价格减去生产成本﹚未必下降。其次,需求可能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不是如一般假定的那样必然减少或推迟。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平板电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正是因为这些商品的价格不断走低,为越来越多的较低收入人群所负担得起(我们必须记住,低收入人群总是要大大多于高收入人群)。所以,商品价格的下降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利润的下降,不一定导致企业裁员的增加。就像通涨不一定增加就业一样,通缩不一定增加失业。
  从过去二十年日本的经验,大多数经济学家得出通缩导致经济停滞的结论。但日本的经验需要重新思考,通缩不是经济停滞的原因,而是经济停滞的结果。今天,凯恩斯派经济学家建议加大量化宽松来防止通缩在美国的发生。但量化宽松并未使日本摆脱经济停滞的局面。事实上,过去的二十年里,日本在维持零利率的基础上尝试了各种能想象得到的经济刺激与量化宽松措施,但效果甚微,经济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日本央行无力使银行开始新一轮信贷扩张,这不是因为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银行不愿放贷,因为在经济扩张时期累积起来的大量坏账没有得到处置;企业不愿借贷,因为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因过度投资产生的过剩产能没有得到消化。经济刺激与量化宽松的措施事实上推迟了银行坏账和过剩产能的处置,推迟了日本经济结构的转型。
  当我们思考通涨或通缩时,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我们往往忽视通涨或通缩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经验告诉我们,由信贷扩张推动的经济扩张往往导致经济的严重失调,即在某些领域投资过度而在其他领域投资不足。通缩可以起到一个纠正的作用。在通缩的过程中,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不是划一的,在原先过度投资的领域,价格的调整通常会更深,使得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得更加合理,并最终使生产要素在整个经济中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配置。这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日本的错误就在于没有借助通缩的力量来调整其经济结构。
  美国今天或许可以借助通缩的力量来达到制造业的复苏。如果摆脱凯恩斯主义的思维中,美国人的经济痛苦可能会更深一点,但真实的经济复苏可能会更早到来。当然,做正确的事有时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勇气正是当今美国政治家们所缺乏的。所以,加大量化宽松的政策很可能还将延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通缩忧虑加剧 美日欧国债受追捧 2010-08-06
· 美国重蹈日本通缩危机? 2010-08-04
· 如何看待中国的通胀和欧美的通缩 2010-07-26
· 对通胀通缩都不可掉以轻心 2010-06-23
· 日本为什么总是通缩? 2010-06-08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