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言论
不能姑息基金业的“懒汉效应”
2010-08-31   作者:李云峥  来源:证券时报
 
  随着2010年基金半年报披露结束,一份基金业的“黑色答卷”呈现在世人面前:2010年上半年全部基金利润为负4397.5亿元,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是历史第二大半年度亏损额。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和托管银行的托管费收入却齐刷刷增长,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合计达到14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9%;托管银行托管费收入26.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
  巨额亏损无碍巨额管理费用持续增长,这种业绩与收入不挂钩的严重“责权不对称”现实,必将使管理学中的“懒汉效应”愈演愈烈。这种情况,非得对背后的利益分配结构进行“大手术”不可。
  “牛市不分红、熊市无红分”是公募基金“铁公鸡”行为的具体表现,也是A股市场的几大怪象之一。虽然《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审核指引》对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明确基金收益分配时间、分配数额以及比例、分配方式等均有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却并不足以解决“铁公鸡”现象,原因很简单:基金的盈利能力极度不稳定和偏弱,加之旱涝保收的“铁饭桶”型管理费收取模式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业绩动力的弱化,致使基金业形成“懒汉效应”并愈演愈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现象最严重的暴露期还不是今年上半年,而是在2008年。当年59家基金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总计150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亏损9740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65%;混合型基金累计亏损4057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27%;封闭式基金累计亏损841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5.6%,非股票型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仅有的两类盈利基金。而也就是在那一年,国内6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07.32亿元。
  虽然造成公募基金如此窘境的理由可以列出很多,例如持仓底限规则下对市场连续下跌的无奈、短视而非理性的业绩排名压力等。但是,业绩和收入呈现出反比关系,却是一个真真实实让市场经济规律感觉无地自容的“黑色幽默”,这种现象背后的最直接根源,就是目前中国基金管理费收入取决于基金规模,而非基金业绩。
  同类基金间同质化问题严重、差异化产品提供不足等现实下,固定管理费收取模式实际已经异变成了一个“铁饭桶”。由此可见,要想在基金投资者利益、基金管理公司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双方平衡点的前提,就是必须砸破旱涝保收的“铁饭桶”制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内地基金业悄然引进第三方支付 2010-08-20
· “一对多”成基金业“照妖镜” 2010-08-18
· 嘉实稳固收益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至4.93% 2010-08-13
· 监管部门直指基金业两大软肋 2010-08-06
· 今年以来次新基金业绩好坏参半 2010-07-30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