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言论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时不我待
2010-08-20   作者: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成都办事处 苟锦玲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GDP在2010年二季度排名世界第二,已经超过日本。但从人均GDP这个更具价值的指标来看,中国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2009年中国人均GDP是3566美元,排名世界第99位。而日本排名世界第16位,人均GDP为39573美元,是中国的10倍以上。从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发展阶段人均GDP来看,中国也与日本有很大的差距。
  客观地看,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非常突出,经济模式急需转变。
  建国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集中国家力量进行投资。其中走了很多弯路,经历了很多挫折。1979年和1981年政府两次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加强农业、轻工业和商业。“九五”和“十五”计划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升级。但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没有走出传统的“以投资促发展,以出口保发展”的畸形套路,并引发了很多不良后果,主要体现为:
  内部紊乱,即内部投资与消费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投资过度而消费不足。近30年来,中国人消费的绝对水平的提高速度在国际上居于前列,但是因为投资以更高的速度增长,消费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不断下降。目前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已经大大偏离常态,国际上投资对消费比例大概是25:75。中国现阶段的投资率几乎达到45-50%的畸形水平。
  外部紊乱,即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出口。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不到5%跃进到1986年的10.5%,1994年达到21.6%,2002年达到22.4%,2008年中国出口占GDP达到37%,到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降了3%。如此依赖外需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上述内部紊乱和外部紊乱最终会形成合力,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货币的过量供应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不良资产存量加大,政府对市场作用的干预不断加大,降低了“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的预期,增加就业难度,环境污染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2008年公布的4万亿计划再次陷入“投资促发展”之中。我们认为,与其继续采取错误经济发展模式,以庞大代价换取不对应的经济发展,不如承受转型与调整之痛苦,改进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改变旧有经济增长模式,从根本上依靠内生增长。
  目前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如果我们不加大内生变量即通过提高效率以及改善政策、制度环境和创新文化传统,我们将永远延续的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里,所谓“效率提高,产业升级”只是治理该问题的“标”,“政策、制度环境、文化传统上的检讨与改进”才是治理问题的“本”。粗放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更方便于行政命令的实施,“出口”更有利于彰显地方政绩。这表明弊端的根结还是在于政府对市场的主导过于强悍,各级政府对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利依然过大。由于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与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紧密相关,而唯GDP论成为风气,使得地方政府陷入“投资”和“出口”模式难以自拔。要改变就必须从源头上遏制政府对资源的过渡干预,给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设立防火墙,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创建真正以市场为主导的法治环境。
  二是减少投资占比,加大消费力度。
  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要加大消费力度,增加消费在GDP中的占比。而增加消费的前提是收入的有保证增加,从分配角度作出调整,消弱对投资投入比例,加大对服务业与教育业的投入比例,增加公民收入。
  ——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为45%左右,在这里需要特别关注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保证。
  ——继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调高参保居民医药报销、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比率,全面提高国民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水平。以此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带动和提升居民的有效需求,只有建立统一、完备、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的消费才会跳跃式增长,内需才能持久的拉动。
  ——保证全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正是由于前文所述内外紊乱的合力作用,使得流动性泛滥,股市、楼市等投资市场上出现泡沫并不断扩大。为了促进消费,稳定投资者信心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必须用法治眼光看待资本市场,从信息披露、证券发行等一系列方面改革资本市场,加大透明度建设;第二,创设新的信贷工具,支持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市场。虽然次贷危机昭显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更应该加大资本市场品种开发,并且要在源头制定上最大限度杜绝风险,此时的资本市场的开发,实际上是给予那些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挫折打击的中小投资人以信心和鼓励,只有信心的恢复,才能使得市场的恢复。
  中国受此次金融海啸打击相对较小,如果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彻底更新,必将促进中国产业化的升级换代,提升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新加坡第二季度经济增长18.8% 2010-08-10
· 新加坡上半年经济增长17.9% 2010-08-10
· 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 2010-08-09
· 新加坡上半年经济增长17.9% 2010-08-09
·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降中趋稳 2010-08-05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廓清·[思想频道]中国品牌的追求不能急于求成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