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40%,约540万人。这是昨天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公布的数据。 根据《报告》对北京社会结构的分析,目前北京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40%,约540万人,这一比例高于23%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这么说来,全国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北京有超过五分之二的人进入了中产阶层。真是不是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中产阶级。 北京市统计局7月16日公布的2009年北京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37元,《报告》调查的中产阶层平均月收入为5923.18元,中产阶层家庭平均月收入为10007.96元(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692.97元),而北京城市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水平22417元。 《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显示,北京人40%已经是中产阶层。不过,北京的中产阶层内部差异明显,中小企业主与作为“房奴”“车奴”的底层白领的收入相差9倍多。这么看来,如果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与希望的中产阶层还有距离,我们可能就是那些最底层的被拉上来的垫底中产。 即使是底层中产,好像也是白领阶级,但是北京的白领占人口的多少成?能占到四成吗?如果不能证明北京50%以上的就业人口是白领,那么四成中产就无从谈起。 其实,一个真正的由中产主导的社会,也不可能都是白领才能进入中产,没有蓝领工人的收入达到中产水平,这个收入分配格局也是不稳定的。人们掌握的技能是多方面的,当然收入也就有多种形式。 北京市政协今年4月开始在本市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3万余名一线职工中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行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偏低,仅相当于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7%,其中81%的在岗职工工资低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那么四成的中产是从哪里来的? 北京市政协在《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披露,截止去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人口总量以每年54.3万的速度膨胀,70%是流动人口。这么看来,即使有540万人进入中产,就北京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只占人口的四分之一强。 报告中可能是以户籍人口进行的统计,但是在北京实际工作的人口中,没有北京户籍的高收入者占到很大的比例,这些人会在统计中被剔除吗?如果要剔除了,北京还有这么多的高收入人群吗? 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把这些非北京户籍的人口统计在内,这个数据还有多大意义。其实我们更担心的是分子中有统计,而分母中没有。这样就让北京更广大的市民被中产了,成了高收入者的替代。 其实,当我们汗流浃背地在地铁里挤上挤下的时候,当我们整天为房贷、房租而奔命的时候,即使当上中产又有啥值得翘尾巴的?中产对多数人来说只是个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