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嫌贫爱富,这是很多所谓的富人的通病,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屁股坐哪往往决定着他会说啥,富人嚷嚷着主张自己的利益,这也是他的权利,只不过,有的富人会兼顾社会责任,有的则偏好于将金钱多少等同于权利大小,更在意想什么办法将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 自从兰州商品房配建保障房的消息见报后,有关“贫富混居”的话题一直炙手可热,一种甚嚣尘上的观点是,“混居”违背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骑三轮车的和开宝马车的怎么能住在一起。 其实富人们所反对的那些“混居”所带来的麻烦,又有多少是由“贫富”造成的?比如有人说生活习惯的问题,一样的吃喝拉撒,差别其实很细微,所谓的不同大多数是偏见造成的。贫与富的差别,远比想像中的要小得多。你开你的宝马车,我骑我的三轮车,只要财富是干净清白的,根本无须为此不自在。有人喜欢夸大这种差别,其实时间倒推30年前,大家都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况之中,没有谁比谁更有血统上的优越感。 贫富差距本来就是社会常态,从大的社会格局说,贫与富总是混居在一起的,不同在住的地方就同在玩的地方。这么看来,贫富混居其实是个伪命题。人们早该领会到,当代的中国,本身已经是一个“贫富混居”的大社区,不管你愿不愿意,大家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屑于与穷人住在一起的那些人,你可能高估了自己的价值;而感到不自在的穷人,也大可不必每天心神不宁了,只要是靠双手生活,谁又敢轻视你呢。 而且好的地段、好的配套,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富人们多花了钱,享受了这些公共资源,并不代表着这些资源就是为你开设的。政府以保障房的方式让穷人们也能享受到这些资源,没什么可非议的。 以为花钱能买来一切,这是富人们的错觉,也许是城市给了他们这种错觉,以至于天长日久养成了习惯思维。多年的城市化已经让很多城市在贫富分居的道路上走得过远了,如今风起云涌的“贫富混居”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向公共利益回归。
“有钱就可以拥有一切”,那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不是文明的人类社会。如果金钱的作用是造成富人对社会资源的垄断,那么社会公器就要反向用力,调和这种作用。 作为全体中国人的政府和公共政策制定方,政府必须清晰地告诉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的中国人,土地和住房是所有中国人的基本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是公共资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大家总要生活在一起。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