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18 作者:李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
|
近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终于在今年的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GDP约为1.28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的1.33万亿美元。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增长率仅为0.4%,不仅远低于自己的预期,更是远低于我国的10.3%,两相比较,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全年领先日本。这样成绩的取得,无疑在我国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其实,对于这样的说法,人们早已有了预期。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制造业的数据来看,去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值的15.6%,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造国。正因如此,美国高盛公司在今年年初就预测,中国可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比原来的预测提前一年,并且这个目标在今年中期就有可能实现。 成绩的取得让人欣喜,但这一超越的意义究竟有多大,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看待。客观而言,综合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单纯依靠GDP的排名显然有失偏颇。如果不考虑国家人口、面积等内容,无论GDP排名在最前或最后,都是没有意义的。正因单纯比较GDP的局限性,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都在其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人类发展指数(HDI),该指数从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衡量最新全球人类发展程度及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这项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指数排名中,2008年我国在全球182个国家人类发展排行榜上,仅排名第92位,还处于中等发展水平。 而从我国内部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仍然很大,各地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很不合理,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投资主要靠政府,对外贸出口仍然过度依赖。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严重不足,产能过剩的形势严峻,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走在粗放、低效的通道上,“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仍未解决。今年作为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而在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将面临着“两难”问题增多的局面。这种“两难”局面并非简单体现在调控的“非此即彼”,而是要在搞好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同时,把握政策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这些都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大经济体并不等于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经济实力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我们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知不足而后勇,知差距而争先,继续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继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