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12 作者:谭浩俊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尽管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价格总体可控,完成全年CPI3%的目标问题不大。但是,7月份经济数据的发布以后,CPI3.3%的增幅,还是让我们感到,CPI已不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我们注意到,7月份的价格指数出现了两个方面的不同步,一是CPI与PPI的不同步,前者比6月份扩大了0.4个百分点,后者则比6月份回落了1.6个百分点;二是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不同步,前者上涨幅度达到了6.8%,后者则只上涨了1.6%。 虽然不同步的现象在其他年份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但是,今年的情况不太一样,它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从CPI与PPI的不同步来看,CPI持续上涨,并创下年内新高,很大程度上不是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的价格上涨,而是流通中的货币太多以及没有出路造成的。因为,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多次游资爆炒农副产品的现象,使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并带动了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了遏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了市场的兴旺。 相反,应当与CPI保持同步的PPI,却因为市场需求不旺,出现了价格上涨幅度回落的现象。虽然不能说CPI快速上涨,PPI也必须快速上涨,但是,作为经济冷热的“晴雨表”,在政府投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PPI却出现了增幅回落的现象,说明实体经济的复苏仍然没有出现令我们感到放心的现象,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一点,从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价格上涨幅度严重不同步也可见一斑。7月份,采掘工业出厂价格上涨了15.2%,而加工工业则只上涨了3.1%。 而从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不同步来看,在需求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却超过了非食品价格5个多百分点,除了前面所分析到的游资爆炒农副产品的因素之外,可能很难找到更能说明问题的理由。因为,即便今年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粮食和蔬菜生产遭受了严重的影响,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在下半年才能得到体现,1至7月份反映不出这种状况。所以,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已不能完全从价格本身找到答案。 也正因为这样,今年后几个月到底应当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成为一个很难选择的课题。很显然,如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政府投资政策,那么,流通中的货币量将更加充裕,而社会资金则更加没有出路,爆炒农副产品,甚至爆炒普通生产资料的现象就更加难以控制,CPI可能会在人为炒作下出现更快的上涨,影响全年3%目标的实现,并对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为了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防止CPI过快上涨,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市场需求也会进一步的萎缩。 那么,如何才能使CPI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呢?笔者认为,至少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要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而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能简单地以控制货币投放总量为手段,而应当调整货币的投放结构,严格控制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的资金投放,同时,适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让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第二,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社会资金没有出路,终究是一大危害。虽然中央已经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并把任务下达给了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有待观察。第三,要严密监视国际热钱的动向。国际热钱正在虎视眈眈地紧盯我国的农业、房地产市场等,必须建立严密的监控机制,防止国际热钱的大进大出、突进突出。第四,要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只有房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才有可能使一部分社会资金和储蓄资金进入楼市,才能有效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达到缓解CPI矛盾的目的。 当然,尽管CPI出现了比较高的增幅,但是,也没有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关键在于,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人为因素对CPI的操纵和影响,确保CPI能够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