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处于四种周期下降期的重叠阶段。这一时期,硬要与经济周期性规律对抗去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政策代价过大,顺势减速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明智之举。下一阶段,可考虑以稳定当前政策为主基调,一方面不要急于退出刺激政策以守住速度底线,另一方面转方式调结构工作通过加减法在动态中稳定增长速度。今年下半年增长速度略低于上半年,明年略低于今年但不低于8%是应该可以接受的。 考虑到危机后低碳化发展的世界投资潮流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硬约束,必须适当降低对经济增速的预期值,主动将经济增速减缓到一个可承受的适当水平比依靠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推动的高增长更有利于平稳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掌握经济主动权。从现在到明年初,是地方和行业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阶段,一定要积极引导地方和行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充分认识对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资潮流的新动向,必须将建立在高耗能行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基础上的不切实际的规划速度目标调整到更加实事求是的水平,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碳关税”制度推出前我国“十二五”前期经济大起、一旦西方国家推出“碳关税”制度就出现“十二五”后期大落的被动局面。
我国经济增速在一季度达到反危机政策刺激下快速回升的短期高点后,二季度出现了预料之中的回调,三、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继续延续增速放缓走势。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处于长中短多种经济周期下降期的重叠阶段。这一阶段,硬与经济周期性规律对抗去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恐怕付出的政策代价过大,顺势减速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明智之举。
考虑到国际经济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速放缓的大背景,有人担心我国经济下半年会不会减速过快,甚至“二次探底”。我们经过分析认为,这种担心过于悲观,我国今年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不仅仅是去年基数逐季抬高的滞后影响,而是我国政府主动把握总量刺激政策力度和加强结构调整政策力度,促使我国经济从危机应急状态尽快向运行正常化方向发展的结果,我国开始进入由政策刺激的快速回升期逐步向自主增长主导的稳定增长期过渡。 展望三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不会改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施力度不减,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不放松,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对民间投资鼓励政策的细化落实将为经济注入新活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库存回补阶段基本结束、上年同期基数抬高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稳步回调,预计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2%左右,仍然高于8%的全年经济增速调控目标。滚动预测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到8%-8.5%之间的水平,环比折年率增速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有可能略低于8%,但明年二季度以后“十二五”规划重点投资项目陆续开工将引导经济增长率同比和环比增速小幅回升。 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一、二、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都比去年同期更加协调。下半年,房地产、钢铁等一季度利润暴涨的行业可能利润增幅下降较快,但多数行业生产和效益指标比较平稳,财政收入和工业企业利润的增幅虽然受基数抬高的影响也会出现预料之中的减缓,但增速仍然适中。多数速度和效益指标向1978-2009年的年均水平靠拢,经济增长的自主动能有所增强,开始呈现正常稳定增长的局面。
减少政策依赖症而出现减速“阵痛”是正常的。任何一个国家危机后刺激政策退出或者不再加码都会有短期的“阵痛”,刺激政策依赖症带来的高速增长反而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一揽子计划总体力度不减的同时,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局部政策微调是与加大对民间投资鼓励政策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支持政策同时推出,中央对短期突出问题和长期结构性矛盾的解决都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政府对经济增速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弹性较大,不存在部分发达国家财政政策被迫过早退出的经济风险,因此,没有必要对速度问题过于担心,对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真正的“后低”出现要有心理准备。 转方式、调结构一点都不付出速度的代价是不可能的。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顺利完成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一点都不付出速度的代价是不可能的。有些地方想要“拐弯不减速”甚至“弯道超车”,对旧的高增长模式恋恋不舍,并没有把工作重心真正转向对新的战略性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上。一旦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消散,发达国家有可能实施“碳税”和“碳关税”制度,我国这些“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产能建成但产品难以出口,产能过剩的局面会一发不可收拾,巨额投资将难以回收,使地方财政和商业银行陷入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交织在一起的被动局面。考虑到危机后低碳化发展的世界投资潮流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硬约束,必须适当降低对经济增速的预期值,主动将经济增速减缓到一个可承受的适当水平比依靠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推动的高增长更有利于平稳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掌握经济主动权。从现在到明年初,是地方和行业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阶段,一定要积极引导地方和行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充分认识对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资潮流的新动向,充分认识哥本哈根会议后发达国家的新策略,必须将建立在高耗能行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基础上的不切实际的规划速度目标调整到更加实事求是的水平,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碳关税”制度推出前我国“十二五”前期经济大起、一旦西方国家推出“碳关税”制度就出现“十二五”后期大落的被动局面。 经济周期下降期顺势减速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明智之举。要从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来认识当前经济减速的必然性。目前经济学界根据统计规律归纳总结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以下四种长、中、短期波动。 第一种是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兴替为主要波动机理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目前,世界上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是上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刺激“红利”已经退潮,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正处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下降阶段。第二种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一种与房屋建筑、房地产业发展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众所周知,各国刚刚经历了一轮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我国房地产从1999年房改后也经历了连续11年的建筑周期上升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需要经历“库兹涅茨”周期的调整期。第三种是以企业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和投资收益率波动为主要机理的为期约10年的朱格拉周期,目前,世界上传统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新兴战略性产业没有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兴产业设备投资机会还没有出现,世界经济正处于朱格拉周期下降阶段,今年上半年和明年还不会出现世界性企业新一轮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高潮。第四种最短的周期是以存货调整为主要机理的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基钦周期,“去库存化”和“库存回补”往往会造成市场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的大幅波动,从而引起经济增速的大幅波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已经经历了一轮“去库存化”和“库存回补”的短周期波动,去年下半年开始“库存回补”基钦周期的上升期也已经结束。从以上四种周期规模看,世界经济正在结束各国政府联手救市政策带来的经济快速回升“药效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处于四种周期下降期的重叠阶段。这一时期,硬要与经济周期性规律对抗去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政策代价过大,顺势减速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明智之举。去年超计划的新增贷款规模让经济调整不够充分,才会出现今年一季度落后产能企业死灰复燃。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实现“市场出清”,让落后产能企业最好永无翻身之日,为更先进的生产力腾出投资空间来。下一阶段,可考虑以稳定当前政策为主基调,一方面不要急于退出刺激政策以守住速度底线,另一方面转方式调结构工作通过加减法在动态中稳定增长速度。今年下半年增长速度略低于上半年,明年略低于今年但不低于8%是应该可以接受的。
应认真反思后危机时代为什么唯有中国对产能过剩行业有如此之高的投资兴趣。高耗能行业在2002-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高潮中已经投资过度,目前全球产能利用率不高,多数跨国公司和私营企业都没有在这些产业中扩张产能规模的大计划,全球产业投资热点集中在资源类上游行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两个方面。但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后危机时代仍然热心在传统重化工业领域招商,沿海省份多数都以一个国际级深水大港口、一个面积宏大的临港工业区为重点,引进大型国有企业布局钢铁、石化、化工、有色、汽车、机械等“大手笔”投资项目,趁机炒作房地产行情。我国的投资局面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投资战略选择方面的差异,恐怕只能从我国特有的投融资体制上找原因。如果投资决策者必须对出资人真正负责,恐怕不会有如此之大的“气魄”。必须真正下决心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资源配置权更多交给市场 、交给民企,改变目前这种国企掌握过多经济资源的现状,将“新36条”真正细化落实,早日完成增长动力的切换,就有希望早日进入自主增长的新一轮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高潮的经济周期上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