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29 作者:李红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据新华网报道,湖南省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中,曾在网上撰文痛斥“崇拜金钱,权力至上”,大谈特谈反腐的经验;父亲过世,更是公然在灵堂张贴“拒收礼金”的字条,并退回或上交礼金。而另一边,根据检察机关公布的消息,朱少中在担任湘潭县县长、县委书记,湘潭市副市长期间,涉嫌大肆受贿、滥用职权,先后收受贿赂上百万元。朱少中的落马,引起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和反思。湘潭原副市长朱少中被称“隐形贪官”。 “当众是英雄,背后是蛀虫”,这就是朱少中的“双面人生”。一方面,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了对贪污腐化的深恶痛绝,发表檄文,声讨腐败,另一方面,却在背后大搞权钱交易,这种“隐形官员”比那些“裸官”更为可怕。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官场中一些自己呆在国内而亲属却在国外的官员。最近,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裸官”进行制度监管,把一些“裸官”置于公众的视野中,对防止“裸官外逃”起到了一种制约震慑作用。 如果说,“裸官”犯罪易于为人们察觉外,“隐形贪官”犯罪则隐蔽了许多。“隐形贪官”在众人面前表现了一种颇为高明的伪装手段,论起反腐败来,大有与腐败行为不共戴天的气概。然而,背后里却是“说做不一”,张开贪婪的大口,疯狂攫取不义之财,除了行贿者能认清他们的嘴脸外,一般人是很难看到他们犯罪轨迹的。但凡“隐形贪官”,其伪装手段十分高明,除了在公众场合誓与腐败不共戴天外,在平时更是显得十分“寒酸”,殊不知,贪污受贿,比谁都贪婪。 “隐形贪官”的存在,严重败坏了党员干部形象,蚕食着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动摇着公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心。在公众眼里,某个“清官”有朝一日成为了“贪官”,是很跌眼镜的,公众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人们不但会对某个贪官失去信任,更为严重的是,会对党委和政府失去信任,这种“信任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要防止“隐形贪官”的出现,最根本的还是要铲除滋生“隐形贪官”的土壤,限制某些官员手中的权力。我们常说,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当前,最要紧的就是进行“阳光作业”,让官场上的“电话”、“条子”统统失去作用,真正让权力成为“公器”而不是用来谋私的工具。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要根据群众反映进行案件的查办,不能让有问题的人长期逍遥法外。只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清明”,“隐形贪官”也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土壤。 “裸官”可怕,“隐形贪官”比“裸官”更可怕,更应该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