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6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陈炳才 田青 郑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
|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就提出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要求,结果不了了之。关键问题在于对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缺乏实质性措施和行动。 本次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再次认识到改革国际金融或货币体系的紧迫性,但国际社会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治理改革,这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对目前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提出改革诉求和主张。 就思路来说,规避美元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是在现有的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安排内,寻求到一种合理的途径,既可以解决短期问题,又可以为长期战略和设想奠定基础。就中国来说,我们更多的要求和期望应该是把人民币列入国际储备货币,而不是要求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 在今年伦敦峰会前夕,有关部门提出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看法,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呼应,作为一种峰会前的策略,很有必要;作为一种理论,主张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也很正确。但在实际中则难以操作,而且,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明晰我国的真实目的。 目前,可以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但这一货币成为储备货币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贸易信用证、保函业务等就无法以SDR来进行,SDR不能流通,流通的货币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很困难。建议倡导储备货币多元化、竞争化,这样,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明白我国希望人民币进入储备货币行列,以期得到其支持。 我国应联合有关国家提议:对特别提款权进行立法管理,或制定规则,要求根据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或应主要大国的要求,对原有的规则不断修改和调整。主张达到66%或2/3以上的投票支持就可以修改规则。 我国应以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对基金组织的债券购买为基础,要求改革SDR定值货币参照体系,要求把GDP占全球2%以上国家的货币都作为定值参照货币,并定期调整不同货币的参照权重。要求定期不断扩大SDR规模,新增加规模其比例的分配根据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变化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将人民币、卢布、澳元、加元、卢比等逐渐列入储备货币,这一倡议或许可以得到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建立储备货币的淘汰和进入机制。一是设立新进入门槛,比如,区域经济或国家经济占全球GDP的比重连续三年达到10%(单个国家达到5%)以上,这一区域可以推举一种货币自动进入储备货币;单个国家符合要求的,其主权货币可以自动进入储备货币;二是对不合适的储备货币,经济实力或地位下降的储备货币,或不符合准入条件,在下个调整周期内不能改善条件的,则必须退出储备货币。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促进主权货币争当储备货币的竞争,促进储备货币国的汇率和金融稳定,为人民币进入储备货币做准备。 中国应联合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与美国谈判,将这些货币列入储备货币。从历史经验来看,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艰难,但马克(原西德货币)和日元成为储备货币并没有走正常的国际化道路,而是在美元危机过程中,加入了储备货币行列。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联合一些经济大国与美国进行谈判,这是最快最便捷的途径。 我们应该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具体看,第一,要继续完善并扩大货币互换,向国际社会推介货币互换。就中国来说,以双边货币互换为基础,建立多边交叉货币互换,并与各互换国家的中央银行和政府进行谈判,要求将中央银行签署货币互换额度直接分配到相关商业银行和企业,使互换货币真正付之于行动,用于贸易融资、结算和资金融通、信用证开立。我们不仅要自己做,而且倡导别国也做,减少对美元使用的依赖,给美国增加压力。 第二,建立互换货币清算和融资的管理机构。以双边和多边交叉互换的货币协议行动为基础,建立货币互换的区域性或国际性管理组织、机构,给予企业、商业银行融资和企业融资、结算渠道,使区域内任何国家的货币都可以进行相互的计价、结算和融资。这在某种意义上,需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互换货币内部将出现主导互换货币。这一做法可以在目前的货币体系框架内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迫使储备货币国家支持人民币的区域化。 第三,将区域外汇储备库建立为区域主权货币储备库。今年5月3日,中、日、韩就出资建立亚洲外汇储备库的细节达成协议,但这个1200亿美元的储备库仍然是以储备货币为主,将来可以考虑根据相互的贸易和融资、市场开放情况,进一步合作和协商,将大家认同的区域内主权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库的货币,尽量不使用美元,这一储备库可以称之为主权货币储备库。凡是参与这一主权货币库的国家,可以双边或多边协商乃至设立区域主权货币合作组织,允许以各自持有的对方货币去进行投资和股权控制,或实行对等开放、货币使用。 当然,人民币进入储备货币依然任重道远,要抓住机遇,提出诉求,在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信誉的过程中,加快其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本文摘编自《主权货币结算:终结美元霸权之路》一书,中国金融出版社,陈炳才 田青 郑慧
著)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