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6 作者: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
国家发改委最近要求主要煤炭企业维持煤炭价格稳定,年度合同煤价不能变,已涨价的煤炭企业要在6月底前退回。煤炭限价令是否会演变成一场新的“电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往中国的“电荒”主要是装机容量不足造成,解决办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尽快增加电力装机。现在的电力短缺,主要源于电煤供应问题,也就是在电力装机充裕的情况下的“软缺电”,这种缺电的成本更大。对于可能的电煤供应紧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众说纷纭。事实上,如果电力短缺是由于缺煤,解决问题的短缺选择就不是很多;要么煤电联动,要么限制煤价。 煤企跟电企有量有价的长期合同是国际上一般通行的做法。政府干预下的长期煤炭合同是中国解决煤电之间矛盾的一个方面。但当煤价进一步大幅度上涨,要求煤企按照长期合同价格供煤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除了行政之外,法律上还很难保障。 当然,中国电厂基本是国企,即使煤电不联动,只要政府需要,他们一般不会拒绝发电。但不积极买煤就不能积极地发电。另一方面,限制煤价的效果很不确定,同样的煤,卖给市场比卖给合同电企可多赚200元/吨,煤炭企业可能以生产原因、安全原因来减少重点合同煤的供应,迫使电企采购高价市场煤。 有人说,国内电厂可以加大煤炭进口来缓解煤炭成本。问题是,进口不会缓解煤炭价格压力。有专家估计,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将增长至1.5亿吨,同比增长近两成。国际煤炭市场很小,2009年全球煤炭贸易量大致为9亿吨,动力煤仅有7亿吨。如果中国电厂大幅度提高进口,势必推高国际煤价,再反过来影响国内煤价。中国煤价上涨会提高国际煤价上涨预期,而中国大量进口煤炭会直接推高国际煤价。 目前我们看到的电荒常常不是突发事件。冬季是能源需求高峰以及气候会影响煤炭运输是一个常识。而年年抢运电煤使我们意识到:为什么电厂不能早做准备,在用煤高峰期来临前就增加电煤库存。在煤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煤炭的市场化和电力政府定价使得煤价对电力存在很大风险,此外,囤煤本身也有成本。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说明,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未到位的情况下,目前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由于煤炭需求增加,或者是由于石油价格价格上涨,或者是由于煤炭进口增加,中国煤价大趋势是上涨,保障电力供应需要切实推进“透明的”和“有限制”的煤电联动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有效手段。 煤电联动的一个困惑,或者一个担忧是:电价动了,煤价接着动,经济和消费者如何承受?如果政府不想管制煤价,就需要抑制煤价上涨的动力。在特殊的情况下,即当煤价出现快速上涨,可以考虑像对石油一样,由中央政府对煤炭征收“特别收益金”。中国的煤炭资源基本是国有的,产量相对集中,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主。因此,对煤炭征收“特别收益金”,即通过测算煤炭资源的成本、各种费用以及利润空间,保证留给企业足够的收入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开支后,计算出特别收益阶段。中央政府征收煤炭“特别收益金”提供了卖多而不是卖高的动力,可以缓解煤价上涨的压力。中央政府还可以用“特别收益金”的收入建立特别基金来稳定电价,避免电价大幅度波动。 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煤炭仍然是中国电力的主要能源来源,煤电之间的焦点在价格。如果不尽快解决煤炭问题,“电荒”将会由不同原因引发而持续出现,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