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5 作者:张敬伟 来源:新浪网-新浪博客
|
|
|
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2004年该数字为7400亿。这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昨日在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的。(7月14日《新京报》) 1.3万亿“空帐”,是个很大的漏洞。就在6年前,“空帐”规模是7400亿元。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中国养老金的漏洞还会越来越大,难以填充。虽然,有关人士已经放话,中国养老金“空帐”不是问题,因为由国家兜底。国家信用,当然让民众放心,但国家埋单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一方面,养老金“空帐”逐年攀升,说明了这一制度存在着问题和漏洞。既然如此,打补丁修漏洞进行制度更新才是关键;另一方面,“国家兜底”意味着公共财政担保,公共财政源于纳税人贡献,归根结底还是由纳税人承担。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增大,如果养老金“空帐”的漏洞任由其扩大而无所作为,必然波及所有人的利益。 因此,中国养老金的“空帐”,不单单是一个老年养老的民生问题,更是政治经济命题。 中国养老金制度,借鉴的是拉美的智利模式。不过,智利实行的是个人账户制度,并对基金实行资本化运作模式,养老金投资收益率高达12%。中国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包括社会统筹和个人缴纳两部分账户,前者由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20%,后者由个人负担工资的8%。表面看去,这种模式比智利的还要亲民,但是由于统帐两张皮,个人缴纳部分要支付当期养老金,入不敷出,形成规模巨大的“空帐”。此外,由于中国经济增速过快,拉动工资增收,加之过去9年CPI平均为2.2%,但养老金的收益只有2%。这就意味着,养老金的收益跑不过CPI,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个人账户失效。此外,现有制度还存在着统筹层次低下,覆盖面还不宽,基金管理非常分散、多数地区的个人账户有名无实等问题。 现实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水涨船高,高工资时代已经来临。可以说,2010年就是高工资时代的元年。不仅各省纷纷提高职工最低收入,一些沿海地区的加工企业也推升了一阵增资高潮。在职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必然推动养老金水平提高。但是,在收益率低,空帐过大的情势下,养老金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企业老职工的养老金水平,虽然已经过6年上调,但是仍然偏低。 对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我国的养老金制度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独生子女政策、通胀预期等挑战。“如果几个方面将来发生共振,后果相当严重。” 归根结底,要破解养老金的“空帐”问题,还是要进行制度更新。拉美的不行,就学欧美的,欧美的不行,还有日本的。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国公共财政不仅不差钱,而且很充裕。之前有数据显示,今年中国财政收入可达8万亿,仅次于美国。面对养老金“空帐”,有关方面也承诺国家“兜底”。既然如此,能不能从制度层面将“统帐”两张皮合并成一个大账户。一方面是加大财政补贴,让退休者共享发展之利;另一方面,改进投资方式,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财政的、市场的,双管齐下,才能堵上这个漏洞。(原载于7月15日《西安晚报》)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