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可以发现,二季度以来结构调整举措不断,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除了积极落实和完善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外,我们预计结构调整还将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如市场广为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有望加快。实质性政策措施的陆续推出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值得期待。 今年作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和为“十二五”开局打好基础的一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使我国经济顺利平稳地迈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将显得至关重要。虽然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遏制了经济的下滑态势,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更加凸显。为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已是刻不容缓,需要多管齐下力推经济转型,为开启新的增长周期做积极准备。
调结构政策频频出台
梳理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可以发现,二季度以来结构调整举措不断,政策持续发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全面启动民间投资,促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形成。5月份《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份专门针对民间投资发展、管理和调控方面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面启动民间投资是经济在由政府投资拉动走出最困难时期之后向平稳、可持续发展迈进的迫切需要。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方面,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从7月15日开始,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这既是前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向常态化的进一步回归,也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举措之一,对于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推进。继去年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密集出台之后,今年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依旧力度不减。年初以来到现在,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实施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正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两江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也获正式批复。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先后召开了西藏、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加快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近日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又对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举措。
结构调整还将有所突破
下半年,除了积极落实和完善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外,我们预计结构调整还将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如市场广为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有望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需求结构看,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从内需来看,重点是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只有居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居民才有能力去扩大消费,而居民收入的提高除了与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还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关。从我国近十多年来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看,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当中,居民部门收入分配的占比总体呈不断回落态势。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从1996年的67.23%回落到2007年的57.92%,回落幅度9.3个百分点。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占比从1996年的69.29%回落到2007年的57.52%,回落幅度11.8个百分点。进一步从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中最主要的来源劳动报酬净额看,居民劳动报酬净额在国民初次分配总收入中的占比由1996年的33.94%回落至2007年的30.02%,回落幅度3.92个百分点。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不利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从城乡收入差距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由1996年的2.51∶1扩大到2009年的3.33∶1。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2008年已达72.7%的高位,总抚养比2008年已降至37.4%的低位。站在中长期视角来看,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带来劳动力供求格局的可能转变,意味着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结束,顺应人口结构变化规律积极进行政策调整也是大势所趋。为此,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已是势在必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可以预期,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实质性政策措施的陆续推出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