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经济理论
汇改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2010-07-15   作者:肖国元  来源:证券时报
 
  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看来,这些政策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国民经济扭转了下滑态势,回归到正常的增长轨道上。不过,一个人们不愿看到的后果也渐渐露头。那就是资产价格及一般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即经济学上所谓的通货膨胀初露端倪。
  通胀是一个颇具迷惑性的经济现象。自从有货币以来,通胀就与经济生活相伴而行。学术界对此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成本推动说、需求拉起说等等。诸如此类的定性,也许从某个侧面解释了通胀的成因。但放到整体经济中去衡量,这些定性仅仅是一孔之见,难以融通宏观与微观、个体与全部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经济生活本身的复杂性赋予了理论解释的多样性。加上错综复杂的利益考量,原本并不复杂的通胀成了难以企及的学术高峰。
  可喜的是,人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通胀问题上也闪烁着智慧之光。关于通胀,最简单、最有效的解释也许是美国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现象说。弗里德曼认为,通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某一时段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量过大,以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打破了原来的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均衡关系,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论,通胀是商品与货币之间关系偏离原有均衡状态的表现:一是在商品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量增加了;二是在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商品供应量减少了。这两种情形都会导致通胀。而商品与货币关系偏离均衡状态的具体原因主要有:1.货币当局以国家暴力为后盾,恣意增发货币,鱼肉百姓。现代社会里,除了极少数独裁专制的国家,这种明目张胆的“抢劫”绝少发生。2.赤字财政。以国家的名义,超出税收承受力大办经济实业与社会福利事业,由此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最终只能依靠增发货币来平衡。3.特殊的经济政策导致商品货币比对关系失衡。比如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重商主义所采取的只出不进、追求金银货币收入的政策。从实际情况来看,由后两种原因所引发的通胀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
  就赤字财政而言,人们对其诱发通胀的机理认识得比较透彻,货币当局一般不会贸然实施赤字政策。但其他经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来得不直接、不明显,因而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汇率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外币的比值。虽然比值之确定受制于诸多因素,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汇率的升降本质上反映了劳动效率的变化。一国商品在国外受欢迎,因而销售量增加,表明该国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较高的利润,意味着扩大再生产与技术升级,也意味着较高的工资水平与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担心汇率上升导致企业破产并没有理论依据。相反,如果汇率长期固定不变,依靠低汇率来换取低价格优势从而维持企业生产,倒是不可理喻的愚蠢行为。因此,保持汇率适度的弹性,使其发挥价格信号的引导与调节作用,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理论上,一国之商品最终会用于消费、投资与出口等三个方面。在商品与货币对应前提下,出口必会减少国内的商品供应,导致商品货币关系失衡,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在出口一定的前提下,进口外国商品不仅能分享劳动分工的好处,而且是平衡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手段。如果只出不进,虽然赚了大量外汇,但国内可供消费的商品会越来越少,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如果为了赚取外汇而保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从而将汇率固定在较低水平,这样的结果是不仅会引发通货膨胀,而且是用国内宝贵的资源生产商品廉价供养外国人。因此,实行固定汇率以及持有过量外汇对国家而言不是好的选择。
  6月19日,央行再次宣布启动汇改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虽然这样做短期内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人民币升值对微利企业的冲击不可避免,进而影响就业,但从全局与长期来看,是利大于弊的选择。
  第一,人民币升值会抬高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抑制外国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平衡我国的进出口。尤其是在我国长期存在大幅度外贸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价格信号有助于我们的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进而摆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经营模式。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与出口的冲击不容忽视,但放大这种冲击,固执于一隅,也不是明智的选择。要知道原有的低技术、低附加值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变革是迟早要发生的。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市场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冲击为我们的转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标价的外国商品更便宜,有利于扩大中国的进口,从而有利于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的贸易结构。
  总之,第二次汇改将进一步增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扩大人民币的波动幅度,有利于平衡进出口贸易,降低外汇储备,减少国内市场人民币的投放量,使国内市场的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回归到均衡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遏制因贸易不平衡引发的通胀压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华尔街日报》:中国汇改将使跨国公司受益 2010-06-29
· 《日本经济新闻》:人民币汇改带动亚洲货币价值变动 2010-06-29
· 汇改重搭A股板块架构 2010-06-25
· 汇改短期利好难改股市大势 2010-06-25
· [商品解读]汇改激起波澜市场再获支撑 2010-06-25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客观评估少量短期增持日本国债风险·[思想频道]贾康:中国应尽快推进资源税改革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