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09 作者:中国农业银行高级专员 何志成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
南非世界杯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制造”的魅力,无论是球赛用品,还是观众用品,无论是体育用品,还是纪念品,90%以上都是“中国制造”。当然,这些“中国制造”中的绝大部分利润不属于中国。比如,被命名“普天同庆”的比赛用球,以及满场观众都吹的“乌祖拉”。前者的专利属于阿迪达斯,后者的设计者虽然是中国人,但由于该产品不具有唯一性,它的定价权属于掌握了市场的外国人,后者赚走了90%的利润。 即使这样,外国人仍然不满意。他们一方面说人民币汇率水平太低,抢走了发达国家劳动者的饭碗;另一方面则强调制造业回归,要重新夺回世界工厂的地位。 这可行吗?美国的企业家并没有响应。最近,伊利诺斯工具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皮尔表示,“你经常会听到政客们这么说:‘那些是美国流向海外的就业,它们应该是美国的。’其实,就业流向海外,多数都有合理的理由——它们流向了市场不断增长的地方。我们无法跟人竞争——理由有很多,而工资水平是最微不足道的。物流、关税与终端市场用户的距离,这些让你不能从很远的地方提供服务。” 斯皮尔对“中国制造”有着比美国政客更清晰的解读。这就是:中国取得的地位并非完全靠低成本的劳动力。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但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与美国差距太大,因此这种转变不是决定性的。而中国的一个无法复制的“独门秘笈”却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而这正好符合全球化下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那么,中国周边国家是否具有替代中国的潜力呢?我一直认为,世界工厂地位的取得不一定靠劳动力的低价竞争。中国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长期工业化环境培养的技能以及大工业的产业链组合,包括强大的物流业等,这也是无法复制的。 中国具有吸引世界市场的能力,更具有吸引世界制造业的能力。过去,外资看重的可能是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未来看重的可能是中国迅速崛起的购买力。所以,虽然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心有不甘,但是,它们想替代中国太难了。与其替代中国,不如想方设法接近中国,靠近中国市场。 靠近中国市场不仅可以减少运输环节的费用、规避关税损失等。更重要的是,靠近中国是以中国市场为目的地,以中国十几亿人为服务对象。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定单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让工厂靠近消费者。中国十几亿人可能需要欧美产品、日本产品,但生产这些产品工厂必须设在中国(附近)。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具有相对优势,日元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走强的原因。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