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矿业巨头大幅提价和改变定价机制的强大压力,中钢协和五矿商会日前以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存在价格垄断为由,呼吁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商未来两个月内停止从“三巨头”进口铁矿石。 过去几年,中方与“三巨头”之间在铁矿石谈判当中各执一词,“斗”得非常厉害。从今年的情况看,这一趋势很可能将继续下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确保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利益的最好途径呢? 据统计,今年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可能接近10亿吨,国内产量估计为4.3亿吨,除目前港口库存的7500万吨,中国尚需进口4亿多吨。2009年,“三巨头”出口铁矿石6.7亿吨,其他所有供应商仅出口2亿吨。中国即使把其他所有供应商的出口量全部买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仍有2亿多吨的需求缺口。 中国作为“三巨头”的战略市场,而“三巨头”作为中国的战略供应方,双方即使在短期价格问题上争得头破血流,但却无改双方长期彼此相互需要的现实。从这个角度讲,与其连年争斗,不如坐下来,找到双方的利益融合点,在谈判和相互妥协中建立长期、稳定和双赢的供应和采购关系。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即使中方愿意做,也要“三巨头”有相应行动才行。但目前的问题是,中方在与“三巨头”建立长期、稳定和双赢的关系方面,有没有提出一些建设性、彼此都能接受的谈判建议? 铁矿石谈判归根到底是一种商业谈判,中国如果不能摆脱对铁矿石进口的依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际铁矿石的供求基本面,一味地指责“三巨头”的傲慢和无礼,并不会产生太大积极效果。 除了寻求重塑与“三巨头”的商业合作关系,中国还应从改变国际铁矿石供应趋近这一基本问题着手。从国际市场上看,中国需要在国际铁矿石资源勘探、开发方面采取一些更加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举措,积极参与国际铁矿石资源的分配。可以完全收购,也可以部分参股,增加中国企业自己的权益矿,无疑将有助于减轻每年的价格谈判压力。 总之,铁矿石谈判,终究是一种商业谈判,铁矿石价格从根本上讲还是主要受制于供求关系。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少一些情绪化指责,更多地从商业和市场基本面出发,找到维护中国利益的根本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