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经济回升基础将进一步夯实,经济向好,扩大内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可能拉动我国外需增加,供求格局有所改善,加之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滞后影响,物价上涨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涨幅在可控的范围内。建议密切跟踪监测价格运行情况,适时出台稳定物价政策;把握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整节奏和力度;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稳定居住价格;多渠道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改善供求关系,稳定物价水平。
随着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的贯彻落实,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因素增多,分析影响2010年物价运行的因素,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多于抑制因素。
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分析
第一,我国消费品市场供求格局将有所改善。
首先,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效果进一步显现,对需求形成较强支撑。
扩内需仍是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2010年除了继续保持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8大消费政策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之外,还将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拓展消费空间和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将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价格总水平适度上涨。例如,2009年和2010年两年总投资4万亿元的项目将会扩大对钢铁、水泥、建材等产品的需求,这将推动相关产品价格回升,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最终消费措施效果显现,将进一步刺激我国总需求的增长。
其次,外需形势将有所好转。
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阴影。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的积极变化。受此影响,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美国、欧盟和日本,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进口增速将有所回升,预计2010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可能逐步恢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增大,客观上将改善我国产能过剩的状况,从而对CPI上行形成支撑。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对世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构成了上行支撑。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大环境下,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有所回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相关产品价格水平,从而对CPI形成上行压力。
第二,粮食供给形势持续改善,但食品价格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
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连续五年增产,粮食供给形势大为改善。从库存消费比来看,2009年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我国小麦、大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有利于稳定2010年国内粮价。但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市场的粮食供求形势较为严峻。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测,2009—2010年全球谷物总产量约为17.48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400万吨。而除了小麦库存量从28年以来的最低点有所恢复之外,全球粮食库存进一步从上年最低点下降,其中稻米库存量将减少450万吨;玉米库存量将减少240万吨。而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不断下降,在2009—2010年度降为9.1%,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新低。粮食供求状况或推升2010年国际粮价,从而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对我国的粮食价格形成一定的影响。
食品价格不仅仅取决于粮食价格,还包括其他农副产品和加工食品价格。根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11月我国生猪存栏量4659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870万头。能繁母猪占比为10.45%,高于国家规定的10%水平。能繁母猪是生猪供给的潜在产能,较高的能繁母猪占比表明2010年生猪供给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出现生猪供给紧缺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2009年11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天气异常,对农副产品生产和运输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2010年再遇气候异常,将不利于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并可能推高食品价格。此外,能源及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价格上涨,也将推高加工食品价格。因此,食品价格仍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
第三,房地产市场交易持续“回暖”降低了居住价格回落对物价的下行压力。
2009年二季度开始,全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出低迷状态,市场销售由平稳回暖转向活跃,房地产市场全面回升。开发商购地积极性增加,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和开发投资增速恢复加速,这无疑将增加对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关工业品的需求,推动生产资料价格回升,从而抑制PPI下行。房地产市场回暖对房屋租赁产生的联动效应将减轻CPI中居住类价格的下行压力。总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回升和房价的大幅上涨,房屋租赁市场会更活跃,将推动租房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随着水电气价格改革推进,也将加大住房价格上行的压力。
第四,流动性过剩对CPI形成上行的压力。
2009年货币信贷投放规模和速度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虽然数据显示,供应量的增幅大大高于实体经济增幅,但是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最终会通过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向消费领域传递,从而对后期的CPI形成上行的压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经济的总量和供求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已经基本确定。国内农业生产形势向好有利于稳定物价,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和外需的恢复,产能过剩的局面将有所改善。同时,由于食品和居住价格仍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流动性过剩的滞后效应,加之国际上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2010年物价也面临较大上涨压力。受上年价格走势前低后高的翘尾因素影响,预计2010年物价运行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如果气候不出现大的异常,农产品生产正常,政府把握好公共产品价格调整的节奏,2010年价格总体水平可控。
稳定物价水平的政策建议
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物价水平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在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价格稳定。
第一,密切跟踪监测价格运行情况,适时出台稳定物价政策。
我国价格水平已经由负转正,且货币投放量迅速增加,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积累着通货膨胀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因此,应加强对重要消费品特别是食品供求状况和价格运行的监测,警惕由于气候异常或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引起的食品供给不足,及时调整宏观政策,相机抉择,利用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调控物价水平,以准确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二,把握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整节奏和力度,将物价水平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2009年我国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了水价、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2010年将面临较大的物价上行压力,应把握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整节奏和力度,将物价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第三,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稳定居住价格。
居住价格与房地产市场价格密切相关。目前房地产市场又进入新一轮上涨时期,要吸取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且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引发市场大幅回调的教训,坚持对房地产的调控应以改善供给结构和保证自住性需求为导向,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在住房市场交易出现回暖的情况下,应继续引导开发企业适度让利,避免房价过快回涨引发消费者的再度观望和市场再度陷入僵持,进而稳定居住价格。
第四,多渠道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改善供求关系,稳定物价水平。
从2009年经济运行的趋势看,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较多,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改善供求关系是稳定物价的关键,也是201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为此,2010年的重点应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使收入分配适当向居民倾斜,促进农民增收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同时,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消费信心,改善消费环境,以有效促进消费增长,维持物价稳定,使国民经济运行更加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