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2010版) >> 经济理论
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八个问题
    2010-01-19    中国银行副行长 王永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为应对此次经济危机,中国及时调整宏观政策,经济率先止跌反弹稳定增长,中国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在这样的国际格局变化大趋势和大背景下,中国金融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实际上,在2005年12月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中国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还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也开始升温。非常侥幸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及时”爆发,给中国金融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打了一针镇静剂。试想一下,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再延后两三年爆发,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损失可能是非常可怕的。
  必须看到,正因为中国正面临剧烈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因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其应对国际局势的责任和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将要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多更复杂。对中国金融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如何面对机遇增强信心,同时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能因为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国际大银行遭受重创,中国的金融机构市值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相对大幅度提高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而是要认真汲取日本在高速发展之后经济金融陷入长期低迷状态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开放。
  爆发于2007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大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当前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已经与各主权国家独立的司法、税收、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产生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亟待强化全球的统一性。
  其中,加快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完善国际金融秩序更是当务之急。中国作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与重建。同时,要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使其尽快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更要求中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和货币管理体系以及配套的财税、司法方面一系列改革。
  尤其是,在宏观政策重大调整和国内外金融领域快速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高度关注的情况。
  一是怎么看待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
  目前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金融产业发展,纷纷整合本地金融资源,倾注全力打造总部在本地、全国发展的金融机构。甚至打造统一的融资平台,将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国资委所属单位的存贷款等纳入其中,统一对外。这种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会不会对国家(中央)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会不会因组织关系在地方而过多受到地方政府干预,并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长远的健康发展,还需要认真评估。
  二是大企业集团纷纷进军金融和房地产行业。
  金融监管能否很好地适应这种混业经营的发展,如何与国资委的监管有机衔接,也有待研究。大量社会资金越来越向虚拟经济转移,可能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长远影响也有待观察。
  三是更多公司进入金融领域会带来什么影响。
  目前,通讯公司、网络公司、大型连锁超市等也在利用其技术手段和客户群积极进军金融领域,特别是收付清算业务。从通讯技术对传统邮政和报纸业产生的深刻冲击看,其可能对银行业的影响绝不可小觑。
  四是各类准货币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各类代替货币的购物券、购物卡、礼品券或卡等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规模不断扩大,其产生的金融及社会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五是对人民币走出去不能盲目乐观。
  推动人民币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必须有国际思维和战略安排,不能盲目乐观,不能只看到好处而看不到挑战,片面追求国际储备货币可能产生的铸币税等对自己的好处。而应该强化全球意识和国际思维,注重建立促进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健康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按平等互利原则处理好国际关系,深化国内改革,维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其中,前一段对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过度宣传和该业务当前发展的实际状况值得认真反思。人民币要增强货币总量调控能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等,还有大量复杂的工作要做,必须有战略安排,稳步推进。
  六是对房地产的发展必须警惕。
  近些年来,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其间也经历了剧烈起伏,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之后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在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房地产萎缩,但在2008年底国家相关政策(主要是信贷和税收)刺激下,2009年中国房地产业再次迅速升温,尽管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中国房地产价格却再次快速上涨,其速度和程度甚至超过2007年,显得更加火爆。这期间银行的住房贷款也快速扩张,与房价上涨起到了交互影响作用。
  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上升周期,住房体制改革之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城市居民住房严重匮乏,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城市户籍管理放松,吸引大量富裕起来的人们流入城市,大学生扩招、外国人进入等,都扩大了城市特别是一线大中城市房地产的需求,住房规模的扩大和住房品质的提升,都使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具有明显的需求基础。
  但也必须看到,这其中各级政府热衷于发展房地产,从而扩大土地资源收入,带动更多产业和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面貌改善,因而在政策层面鼓励高档房地产的投资则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
  比如,中国并不像很多国家那样,为抑制住房投资和投机,政府开征物业税(不动产税)、土地增值税、土地及房屋闲置税(包括租金收入特别税)、遗产税等,有的甚至不允许非本国公民购买住房,从而使得直接的购买价格即使相同,中国的住房成本实际上大大低于那些税费较重的国家。这就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甚至国际资本流入房地产,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而非原来的主业,推动房地产过热发展,并由此带来越来越深刻的经济社会问题,这是十分危险的。
  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必须作出重大政策调整,以保障房地产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投机炒作之风日盛,建房买房过度依赖银行,一旦房地产发生大的波动或逆转,可能对金融稳定乃至经济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七是要关注金融机构外汇贷款迅猛增长可能存在的风险。
  2009年以来,国内外汇贷款增长加快。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七个月新增外汇贷款超过100亿美元,到11月底,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37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47%。
  这主要受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贷款额度控制,以及外贸回暖、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影响。但金融机构大量发放外汇贷款,一方面面临外汇资金来源的束缚,贷存比率可能过高。因为外汇存贷款不像人民币存贷款那样表现为同向变动,外汇存贷款受到国内外两个市场流动以及本外币汇率、利率对比的影响,往往呈现反向变动,即在人民币呈现升值态势,并且人民币利率高于外汇时,外汇贷款就会快速上升,而外汇存款可能稳中有降。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现在外汇贷款的汇率风险实际上完全由贷款银行承担,而利率又受到国际水平的影响,目前低于人民币贷款,一旦汇率发生波动,银行同样面临很大风险。另外,外汇贷款的真实用途,是否存在迂回转化成为人民币,对赌人民币升值,并造成人民币扩大投放等问题也有待观察。
  八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福利过高、债务过重、货币过多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福利过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下持续发展难以克服的社会痼疾。而为了支持居高不下的社会运行成本,很多国家不得不大量发行债务。
  在货币废除金本位制转变成为纯粹的信用货币(同时主要表现为记账货币)之后,信用的发放更是失去有效约束,大大方便了社会债务(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发放和扩大。这些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全球流动性越来越过剩。由此不断引发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此次危机之后,全球更是史无前例地大量投放货币,使问题更加严重。尽管目前在大量流动性注入后全球经济金融趋于稳定,但前面所述各种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国际金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甚至可以说危机四伏,债务危机乃至金融危机随时可能更猛烈地爆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际金融改革:美欧争锋 互有胜负 2009-09-28
· 北京推进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2009-09-08
· 夏斌:金融改革开放要以实体经济为本 2009-09-07
· 启动金融改革对话 探讨化解危局之策 2009-06-25
· 奥巴马金融改革讲话全文 2009-06-22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