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参考报主办,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全国21家新闻单位、网络媒体的总编辑、副总编辑与国内知名经济学家12月27日联合评选出2010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和国际十大经济新闻。
2010年国内外经济大事异彩纷呈,形势剧变、政策调整、轰动事件接二连三,要从中筛选出比较能反映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脉络、体现富有“2010精神”的十大代表新闻,确实让参加评选的总编辑、副总编辑与经济学家们颇费心思。在群策群力“海选”出国内外各近30条新闻的基础上,评委们仔细比较,认真衡量,最后投下了自己的选票。有些新闻的入选,是在评委们几番商讨后最后敲定的。
参加评选的新闻单位、网络媒体是(排名不分先后):新华社、中国记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参考消息、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环球时报、中华工商时报、财经国家周刊、财经杂志、新浪、和讯和经济参考报。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和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为本次评选的专业顾问。
2010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按新闻发生时间顺序排列)
1、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到40%。4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规定,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到50%,同时强调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9月29日,有关部委宣布,首套房贷款首付比例调整到30%,三套及以上房贷暂停。此外,今年北京等多个城市发布限购令,规定居民按家庭只允许新购一套商品住房。
2、中国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开启“做空”时代
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3月31日,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启动。4月16日,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在中金所上市交易。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标志着中国股市开启“做空”时代。
3、吉利收购沃尔沃
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沃尔沃总部所在地瑞典哥德堡签署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价格将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纳入旗下。
4、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
4月30日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于10月31日闭幕。据统计,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超过7300万人次,创历史纪录。
5、国务院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意见
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意见》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6、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据统计,6月2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2.89%。
7、富士康频现员工自杀事件凸显民工权益保障困局
今年上半年,富士康连续发生10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对此,富士康科技集团推出了一系列关爱员工措施,并提高员工整体工资水平。新华社文章指出,一边是被压得过低的员工成本,一边是超时加班地劳动———让劳动者体面地劳动不容回避。
8、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
国美电器董事会拟增发股票稀释大股东黄光裕股权,黄光裕发函要求罢免董事会主席陈晓,进而引发国美控制权之争。9月,贝恩资本将持有的国美电器债券转换为股份,使其股权达到9.98%,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9月28日,国美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投票表决,双方上述诉求均未能如愿。11月11日,双方出现和解迹象,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黄光裕方提名的邹晓春、黄燕虹将进入国美董事会。12月17日,通过股东特别大会投票,邹晓春、黄燕虹正式进入国美董事会。
9、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10、货币政策回归稳健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11月C
PI同比上涨达5.1%。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必要时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10月19日和12月25日,央行先后两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而自1月18日开始,央行共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的历史高位。
2010年国际十大经济新闻
(按新闻发生时间顺序排列)
1、新兴经济体纷纷加息抑通胀
3月19日,印度央行宣布,将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至5%和3.5%,称此举有助于控制通胀预期并抑制通胀水平进一步升高。今年年内,为抑制高通胀,印度央行连续6次加息,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出于抑制通胀的考虑先后加息。
2、苹果公司iPad上市
4月3日,美国苹果公司iPad平板电脑开始在美国本土市场销售,之后进行全球发售。得益于全球销售持续火爆,苹果公司业绩大增。按5月26日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市值达到2220亿美元,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
3、英国石油公司发生墨西哥湾原油泄漏重大事故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港口城市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处海域的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爆炸起火,之后沉入墨西哥湾,造成400多万桶原油外泄,令墨西哥湾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生态灾害,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直到9月中旬,英国石油公司完成封堵,但该公司市值受此事件影响蒸发约700亿美元,清理费和赔偿金等预计超过320亿美元。
4、世行和IM
F相继改革,发展中国家权重增加
4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和世界银行联合春季会议在华盛顿闭幕。会议通过了世行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至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1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就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从3
.72%升至6
.39%,投票权也从3.65%升至6.07%,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日本之后,意味着中国在该组织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发酵
5月10日,欧盟成员国财长达成了总额7500亿欧元的史上最庞大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10月28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欧盟峰会上最终敲定欧盟经济治理改革方案。11月28日晚间,欧盟成员国财长通过了总额850亿欧元的爱尔兰救助方案,后者成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因主权债务危机被迫接受救助的欧元区成员国。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担忧与日俱增。
6、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7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推算,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
D P)约合1.33万亿美元,而日本内阁府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G D P第二季度约合1.28万亿美元。以此比较,当季G D
P中国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7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0年全年中国G D
P超过日本已无悬念。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表示关注。
7、奥巴马签署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完成,华尔街正式掀开新金融时代序幕。这项名为《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的法案旨在保护消费者并解决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等问题,从而避免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演。不过,法案在危机防范的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巨大争议。
8“货币战争”成为国际热词
9月15日,为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日本政府在东京外汇市场通过抛售日元买进美元直接干预日元汇率。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政府也纷纷介入汇市压低本币汇率。9月27日,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表示,因各国政府竞相压低本币汇率来提升竞争力,一场全球范围的货币战争(currencyw
ar)已经打响。随后,国际社会就货币战是否爆发、因谁而起以及如何化解展开激烈讨论,不顾巨额财政赤字而滥发货币的美国当局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9、智利圣何塞铜矿塌方事故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10月14日凌晨,圣何塞铜矿塌方事故救援工作圆满结束。33名矿工被困井下69天后全部获救。圣何塞铜矿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8月5日发生塌方事故,导致33名矿工被困700米深井之下,救援行动随即展开,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在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成功升井。
10、美联储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
11月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推出了第二轮“定量宽松”(Q
E2)货币政策,同时把基准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区间不变。受此影响,更多“热钱”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后者被迫出台多重措施防堵“热钱”入境。在随后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
20)首尔峰会上,许多经济体的代表对美联储这一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做法提出质疑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