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放假可能使弱者失去休息权
    2007-03-20    作者: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如何放假的讨论一直是此次两会的焦点话题,先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除夕放假后,后又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取消长假,规定实行有薪调节年假,由劳动者利用有薪年假自行调节休假的长短,既缓解了黄金周集中休假带来的拥挤,也给了劳动者自由休闲的选择空间——有薪调节年假,其实就是常说的带薪休假制。针对黄金周制度引发的拥挤问题,专家一直呼吁改革刚性的黄金周法定分假日制,实行一套弹性的放假制度,将一年中仅有的法定10天假期让人们自由支配。
  理性地看,带薪休假的弹性制度确实比让十几亿人集中休假的黄金周科学很多:集中休假,必然带来景点扎堆、交通堵塞等资源拥挤矛盾,而且刚性的安排也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选择权,人们只能根据黄金周统一安排自己的休闲——弹性放假制度则既尊重了自由选择,又纾解了黄金周人满为患的公共问题,大大提高了公众的休闲福利。
  这套弹性和刚性的放假逻辑比较用在西方国家可能非常适用,可用在中国就不行了:在刚性的放假制度下,一般劳动者的休闲福利虽因资源拥挤和选择受限而大为缩水,但起码能依靠“刚性的制度”切切实实享受到几个假期,即使休闲水平低、质量差也是大家公平承受。而如果是弹性放假制,在劳动者权利弱势的现实下,“弹性放假”很容易被一些强势的企业偷换为“不放假”,弹性中劳方的自由选择很容易异化为资方的绝对专断,这时候,许多劳动者连刚性放假制下低水平的休假福利都享受不到。
  刚性放假制下大家统一放假,劳动者的休假权是一种强大的集体权利,还包含着政府利用法律的强制力“强迫”企业放假。而在弹性放假期下,劳动者就被离散化了,弹性放假能不能成为劳动者的自由选择权,就看某个单位的劳动者与资方的博弈能力了——强者能因弹性休假而获得自由选择,而弱者将失去休息权。
  刚性放假制虽有许多弊病,但起码能让劳动者平等地享受到休息的权利;而看似科学的弹性放假制,则可能使许多无力与企业博弈的弱者失去休假权。由此想到时评家经常批评政府一些“一刀切”的政策,认为那些政策设计过于简单,没有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其实政府未尝不知道“一刀切”不好,未尝不想设计一些“复杂”得可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自由裁量的政策,但由于中国的问题非常复杂,腐败机会多,公平性差,越复杂的政策留下的漏洞越多,越容易在现实执行中走形,自由裁量经常异化为强势者牟利的工具,“弹性”的设计初衷很容易被强者玩弄于股掌中;而越简单、越刚性、越一刀切的政策可钻的漏洞越小,越容易在实际中得到执行,强者没有多少“操作空间”。
  比如说,当下中国人人都知道统一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危害,知道由各高校自主招生更能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应试弊端。但当下的高考虽然有许多弊端,却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公平性非常强,即使有应试弊端也是大家公平地承受。在公平性差的中国,高考的公平弥足珍贵,甚至成为社会公平的底线,一个贫穷者最起码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这也正是人人痛恨的高考制度多年来未被撼动的原因。腐败横行和公平环境差,使中国社会只能推行一些简单、刚性的制度。从政策设计理性看,“一刀切”的简单刚性思维是不可取的,但在中国复杂的现实中,“一刀切”的刚性安排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你不得不时时防着那一个个对政策“雁过拔毛”和“偷梁换柱”的主儿。
  所以,在既有现实下,刚性放假制虽有“一刀切”的种种弊病,但相比于可能剥夺一些弱者休息权的弹性休假制,仍是一种“次优”的安排。精英们不能只考虑弹性休假制给自己带来的休假自由,而忽略“弹性”对弱者可能造成的权利剥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