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天津两所著名的大学接连曝出财务大案。先是天津大学通报了重大财务损失事件,由于违规决策和管理失察,天津大学校办企业的一亿元资金被不法分子套取。而就在近日,媒体又披露了南开大学下属的允公集团公司的资金黑洞,据初步审计,该事件涉及金额约4亿元,一部分被贪污、挪用,其他则属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债务。
相邻的两所大学出现相似的财务大案,给国家财产带来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实在让人痛心。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高校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科研水平的进步,都有赖于资金的持续投入。在教育经费并不充裕,整个社会为大学教育付出了极大成本的情况下,上述的重大财务损失显得格外刺眼,值得加以分析。
两宗案件尚在司法调查之中,更多的细节还有待于相关机构的公布。但从已经通报的情况看,两起案子有不少共同之处。最明显的一点是,出问题的都是高校下属的二级企业,而这正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软肋。校办企业和二级单位之所以难管,主要是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处在分级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的摸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控体系,二级单位的经济决策也处于不透明的状态,容易出现失误。高校二级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既不同于高校,又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允公案的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制度衔接上的空隙,肆意违规使用巨额资金,给高校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南开允公集团进行财务审计的人士感叹说,“没见过这么混乱的账目”,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某些校办企业的财务制度之废弛、管理之涣散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而这样严重的问题,在大案曝出之前,却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两宗案件的另一个共同之处,是大学校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职问题,都负有重大的责任。天津大学决定将校办企业“运作上市”,但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既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又缺乏必要的民主程序,少数领导一拍脑袋就定了下来。如此草率的决策往往会导致不可控制的风险,亿元资金最终落入了骗子之手,提高学校科技实力和发展后劲的愿望也落了空。南开大学则在校办企业的用人安排、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漏。虽然早就有人反映允公集团的总裁杨育麟存在财务问题,但当时的校长却迟迟没有开展必要的调查,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的奥妙。
当然,更重要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起案件共同反映出,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尤其是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和不透明的问题。大学的组织机理与现代企业迥异,但与此同时,现代的大学却有着像企业一样的巨大资金流动,有时也像企业一样开展贷款、投资、融资、基建等存在风险的重大经济活动,因而,在财务管理方面极其需要类似现代企业的严格制度和流程,这就必然会出现制度与文化、组织形式之间的不合拍。大学校长在专业方面一般都拥有良好的声誉与威望,他们在管理大学的环节上也容易获得较大的权力,但他们的经济决策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却未必能肩负起相应的重大责任。如果集体决策的制度失效了,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与监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民主决策程序,并引入外部的审计与监督,就成为提升大学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路径。
历年来对高校进行审计的结果表明,高校财务管理确实存在各种问题,其弊端也并不仅仅反映在校办企业和二级单位上。高校每年都要从国家财政获得数量庞大的拨款,还要从学子手中收取可观的各种费用,怎样管好和用好这些钱,的确是让整个社会都很关注的事情。对于已经暴露出来的案子,教育部门应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坦诚的总结,以求找到问题的根源。毕竟,亡羊补牢比闭目塞听要好得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