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性的减排行动到风行时尚的低碳经济,从款款而来的智能电网到横空出世的新能源汽车,处于变革时代的人类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着华丽且具有诱惑力的转身。而在这种宽宏背景的烘托之下,中国节能的远景规划和具体行动被赋予了强劲与鲜活的内涵。
未来的“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折射出了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病态”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致的畸形能源消费结构。
处于上行通道中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能源危机”的刚性约束,“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历史标签并不能掩盖中国能源底牌羸弱的事实。
石油资源:据国土资源部最新规划报告指出,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左右,而到2020年,我国石油累计需求将超过60亿吨;由于需求持续大幅提高而产量增速有限,到202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都将达到55.8%-62.1%。
煤炭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占能源资源总量的75.2%。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80年。即使我国有可观的煤炭资源量,但优质资源却很少。
电力资源:目前,中国人均用电仅为世界平均用电的1/3。据国家电监会的监测,在正常年份,全国供电缺口基本在800亿千瓦时左右,而在高峰期全国电力缺口大概在2500万千瓦左右。尽管全国的发电量以接近GDP增速两倍的速度增长,但全国还是有21个省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电。而每缺一度电,就会带来七元的GDP损失。
水资源:资料显示,我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由于缺水,每年工业总产值的损失大约在2000亿元;而近几年农业每年缺水(近33亿亩土地收成受影响)造成的损失在1500亿元。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被列入严重缺水国家。
“能源危机”折射出了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病态”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致的畸形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高耗能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近年来我国电力和能源消费的高增长。在长三角地区,一批批高能耗的大型制造业项目如石化、钢铁等随处可见,而为了解决这些企业的能耗问题,配套的热电项目也随之上马,从而生成了高能耗项目加高污染能源项目的产业模式。
同时,我国也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的国家———能源利用总效率只有32%,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先进国家高三倍,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比国外高出50%至100%。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一倍。根据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报告: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报告指出,低产值、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能源、环境先衰。
触目惊心的能源浪费
也许,不少人还在做着“聚宝盆”那样的美梦:不断向外拿,盆里的财富却不见少。但现实正不断打破这样的幻想。
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温饱走向小康的目标,但是按照丰足而不奢华、惬意而不张扬的生活理念,审视今天不乏浪费之风的社会,尚且难以称得上有尊严。让我们看看中国社会浪费能源的基本生态———
燃油:私车过多,每辆车的乘客数量比起燃油耗费量来说显得过于奢侈。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社会普遍没有侧重公交事业的建设,结果导致燃油耗费严重,造成燃油稀缺。低技术含量及高浪费的消费方式,是当前我国石油消费存在的最根本问题。
煤炭:很多用煤企业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从1980年至2000年,全国煤矿资源浪费280亿吨。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国将有560亿吨煤矿资源被浪费。
电力:室内能见度很好的上午,几盏大吊灯毫无顾忌地开着;商场里冷气大开,但门也大开;展示形象的亮灯工程彻夜不熄;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常处待机状态;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关闭电脑主机后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全国所有的办公电脑下班后都如此“关闭”,每年浪费的电将在12亿度以上……
建筑: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楼层和室内设计不合理,建筑材料的节能性不好等等,每多一处建筑就多一份土地、水、电等方面的资源浪费。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尤其是中国各地许多形象工程的利用率低下,闲置期过长,造成土地、建筑成本等方面的浪费。
水资源:目前,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0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但全国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就有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各类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摆满主席台和宾客席上的瓶装纯净水在会议散场后,几乎所有的座位上都留下喝了一半的瓶装饮料。上海一家会展中心工作的保洁人员说:“500个人开一天会,我们大概会回收1600个左右的饮料瓶,其中有900个左右是里面仍然有水的。”
在资源匮乏的国情面前,机关公职人员的表率作用显得落后,“政府是最慷慨的消费者”。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市居民的四倍、三倍和七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市居民488千瓦时的19倍。也就是说,一名政府公务人员一天的最高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这种“反差”从“人均耗电量”这个小视角折射出一个“浪费型机关”的形象。
也许,不少人还在做着“聚宝盆”那样的美梦:不断向外拿,盆里的财富却不见少。但现实正不断打破这样的幻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如果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约6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投产五六个大同煤矿,而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节能市场是座“富矿”
目前,中国一次能源转换有25%的节能潜力,终端消费有26%的节能潜力,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节能潜力达26%——中国节能市场前景诱人。
按照中国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一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而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一次能源转换有25%的节能潜力,终端消费有26%的节能潜力,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节能潜力达26%。因此,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中国节能所展现出的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工业节能:最大的蛋糕
资料表明,目前全社会能耗的70%集中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领域。因此,工业被看成是节能投资潜力最大的部门。其中工业电动机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3,且一半用于风机、泵、压缩机的驱动,约2/3的风机、泵类机械在运行中需要调节流量。同时,在全国约1000多万台工业电动机中,若能采用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及高效辅机,工业部门供电煤耗可降低10%左右。另外,我国现有50万台工业锅炉及10多万台工业窑炉,他们的热效率约为60%至70%,与国外相比差10至15个百分点。如果对其节能改造,如使用动力配煤、型煤就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建筑节能:肥沃的市场
按照国际通行的分类,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如建筑采暖、电梯、通风等方面的能耗。资料表明,我国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也不足20%。而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的资料介绍,本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建筑业的鼎盛时期,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的两倍,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由于我国的墙体、屋顶和门窗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二到五倍,所以,解决建筑节能的关键是急需开发出既能承重、符合环保,又不需要采用其他保温措施就能达到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墙体材料。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到2020年就可每年节省3.35亿吨标准煤、减少8000万千瓦时空调高峰负荷,相当于4.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一万亿元。
交通节能:流动的财富
汽车是石油消费大户,为此国家准备对新出产车型实施最低燃油经济性标准,这将是中国首次实施这类标准。虽然“煤变油”技术早在上世纪就已开发出来,但由于其产品价格高于石油而始终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如果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另外,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车动力的电气化代表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与转型趋势。氢能作为与电一样的能源载体,是新一代主导型车用燃料的最佳选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零污染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被认为是汽车动力电气化核心部件的理想选择。为此,需要企业集人力物力资源开展研究。
家庭节能:丰饶的宝库
3.4亿户中国家庭形成了强大的能耗拉力,但同时构成了节能的重要细胞。如果把中国1.3亿台家庭现有的普通冰箱都换成节能冰箱,在今后15年内平均每年可节能20%,全国将少消耗电1200亿度。同理,如果将电视机的待机能耗指标限定在三瓦以内,并假定彩电待机时间平均每天两小时,到2011年,累计节省电能可达到116.12亿度电。如果每个家庭用四支节能灯算,每年能节约费用200亿元;如果全面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全国城镇家庭一年可节水17亿吨。
以制度与政策为引擎
根据我国能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能源组合方式……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油……这些曾经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词语至今并不陌生,但在具体行动中发生的效果却大打折扣。原因是,我们并没有营造出一个十分成熟的节约型社会的环境。根据我国能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能源组合方式——杜绝能源的浪费,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生产率,以缓解能源供需的矛盾。
——调整能源结构
由于目前我国能源的供给结构十分具有刚性,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重点应当从需求结构或消费结构切入。本着“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方向应该是: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依靠国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利用20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能源消费格局,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
实施能源替代战略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题中之义。令人欣慰的是,对于未来中国替代能源发展,国家发改委在中长期能源规划中有这样一个描述:对小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能源,要通过消除市场障碍,加大国家政策支持等措施扩大开发应用规模;对资源非常丰富、技术基本成熟且接近商业化的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要通过制定法规和鼓励政策等措施,建立和扩大市场需求,以项目为依托,加快产业化发展;对资源潜力巨大、技术成熟可靠而成本较高的太阳光伏发电,要因地制宜,用于解决偏远地区居民和特殊行业的用电问题,提供光伏产业发展的必要市场规模,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必须指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如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力部门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还刚刚开始;石油部门分拆后的区域垄断性还比较强;能源领域的竞争主体、市场秩序、市场功能、定价机制等还未改革到位。因此,国家应当成立一个统一的能源管理机构,推进能源改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优化经济布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根本前提。其基本要求是:需求结构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转变;产业结构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增长转变;要素资源投入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增加、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中,应当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包括:在巩固农业、壮大工业的同时,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并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加速信息化进程。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要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要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比重。要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撬动政策杠杆
公共财政与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从促进节能的角度分析,宏观政策应当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在财政政策方面:(1)逐步提高节能投资占预算内投资的比重。在未来的公共财政改革中,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不会削弱,恰恰相反,它会随着国家财力总规模的增长而相应扩大。此外,预算内投资将会改变过去投资范围太宽、包揽太多的格局,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中逐步退出,对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产业予以投资倾斜。显然,强化节能投资符合国家预算内投资的改革趋向。(2)预算内节能投资要更多地利用贷款贴息方式。近年来中央一级和某些地方选择一些节能项目,通过专项贴息贷款方式予以支持,深受企业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投资效果,进而有力地推进了我国节能的发展。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并在今后予以进一步推行。(3)要选择一些特殊重要的、投资数额巨大的国家级节能项目,国家财政可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予以支持。当然,这类项目并不是由预算内投资独立承担,而是与企业融资一道完成。预算内直接投资与贴息贷款比较,对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更大,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投资来源,并减轻企业负担和压力。但受国家财力制约,节能的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不宜太多。
在税收政策方面:所得税要加大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加速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专用设备,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增值税可以借鉴国家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相关政策。对关键性的、节能效益异常显著且价格等因素制约其推广的重大节能设备和产品,国家在一定期限内实行一定的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对个别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的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措施。退还增值税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按一定比例,达到增加企业发展后劲的效果。同时要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如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不符合节能技术标准的高能耗产品、资源消耗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适当调整一些现行应税消费品的税率水平,如提高大排气量轿车的消费税税率,适当降低低排气量汽车、摩托车税率等等。
当然,促进节能的税收政策还应体现在节能产品的进出口之上。其基本要求是:在进口方面,可对境外捐赠人无偿捐赠的直接用于节能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直接用于生产节能产品的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国内确实不能生产或技术上达不到要求、将用于节能产品生产、节能效益非常显著的重大设备,可以免除关税,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出口税收方面,应当考虑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导向,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对鼓励类的出口产品,适当提高退税率,对限制类出口产品的退税率,适当予以降低甚至取消。
——硬化制度保障
主要是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要健全和完善《节能法》,并加大实施力度;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要进行制度设计;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要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改变当前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而造成的浪费。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