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3。 |
居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市因其外向度高而离国际金融危机“震源”很近,这个以开放型经济为特质、在全面小康建设中一马当先、现又肩负着建设基本现代化重任的区域,能在金融危机中立得住、站得稳、走得好吗?许多人都在为昆山捏把汗。
当时间的指针划过半年的长度,当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化为现实,处乱不惊的昆山市给出了一份浸透着从容、信心而又沉甸甸的成绩单,凸显应对危机“样本价值”,昆山让关心他的人们长出了一口气。
一个发展处在高位而应对危机又身处“高危”的县级市,何来这么强的“抗震性”?记者调查揭开其中的奥秘。
13正:3负,来之不易的半年成绩单
曾作为苏州“小六子”的昆山市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06年初率先圆了“小康梦”、成为全国发展一面旗帜后,昆山似乎从没有对自己的发展速度发过愁。然而,这个发展势头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力阻击。
累计注册外资超260亿元,全市财政收入中49.3%来自外资企业,IT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60%,2008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省16%,500强企业中有50多家落户昆山,昆山台资企业占苏州的1/2、全国的1/9……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昆山高风险系数。
但近一年来,昆山市经受住了巨大考验,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增长。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是最好的写照。昆山市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报表显示,共计15项统计指标中,除进出口总额(-15.5%)、出口额(-7.3%)、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2.5%)等三个指标是负数外,其余13个指标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引人瞩目的增长指标有:GDP同比增长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9%,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增长34.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4.4%。
“面对金融危机,昆山绝大多数指标稳中有升,少数负数指标降幅继续收窄,昆山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自信地说,全市去年GDP总量达到了15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非常不容易,体现了昆山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外,昆山市地方预算收入中,税收占到了90%以上,上半年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7亿元,说明企业的总体生产状态较好。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昆山市的企业投资意愿出现了逆势增长,上半年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2.29亿元,增速超过30%。
见事早,方能出手快
昆山市虽然只是个县级市,但经济总量却与一个大市甚至一个西部的省相当,加上昆山高度的外贸依存度,昆山成为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风向标。从一定程度上说,应对金融危机成为衡量昆山全面小康典型能否持久立得住的关键战役。事实上,昆山用自己的行动把“全面小康的样本价值”拓展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样本价值”。
昆山比全国早一个季度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去年4月、8月、11月,昆山经历了三次“数字大跳水”,而每一次剧烈的变化都让昆山的决策者们感到巨大的压力。
张国华说,当发展形势让人看不懂时,必须多到企业中去,以企业为师,除了自己天天跑企业外,还把全市的干部都往企业赶,因为“机关里难以感受到金融危机的‘震级’,机关里想不出应对危机的点子来”。昆山市在去年三季度先于其他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变化、服务企业的政策措施,大大增强了应对危机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昆山的一些企业家反映,昆山的党政干部甚至比企业家对市场的变化还敏感,及时决策让企业在应对危机上赢得了“快一拍”的宝贵时机。
这次金融危机是国际服务外包的一次大洗牌,昆山市由于几年前就动手在紧邻上海的花桥国际商务城布局服务外包生产基地,正好承接了国际服务外包的转移,今年全年花桥国际商务城要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未来要达到1000亿元的产值。记者在这里采访发现,最擅长抓服务外包的印度人结伴来到昆山从事服务外包工作,这被解读为昆山服务外包即将腾飞的标志性符号。而近几年,昆山市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每年提高一到两个百分点。
昆山市委常委、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雪元说,昆山先行一步认识到要像当初抓制造业外包那样来抓服务业外包,由于见事早、行动快,所以昆山市的服务外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赢得了发展的机遇。
科学发展就是免疫力
20多年来,昆山市通过办国家级开发区、率先进行城乡规划全覆盖、树立细致入微的亲商理念等,走出了举世关注的全面小康“昆山之路”,而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昆山市把金融危机当学堂,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使应对危机的免疫力大大增强。
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昆山仍然保持着宝贵的发展活力。昆山市市长管爱国说,由于昆山转型升级行动早、出招实,所以为应对金融危机赢得了不少主动,同时,昆山又把金融危机作为推动继续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无论经济发展面临多大困难,都绝不放松推动转型升级。
记者在昆山采访,当地领导对昆山的产业布局及产业链形成如数家珍,即围绕科技创新载体、服务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业链的“四个十”,把握“转向”,聚焦重点。今年以来,昆山市根据国家和省重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组织产业政策对接,展开产业链招商,引进天乐数码电视、毅昌科技、万国数据等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
管爱国说,昆山非常注重培育自己的产业特色,如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的平面显示、集成电路、软件等9个重点领域,做大主导产业,尤其把光电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以金融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为重点抓现代服务业;以可再生能源、工业机器人、小核酸等为主攻方向发展新兴产业;以综合保税区、台湾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国家级平面显示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为突破重点,提升相关产业的集聚度。
一些相关人士认为,昆山的外资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有很强的稳定性,与这里的产业配套做得好不无关系,在昆山,不少产业的配套率超过90%以上。
“在保增长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昆山市始终不放松科技创新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市委书记张国华说,虽然相关权威部门连续测评昆山市城市创新能力为全国县级市首位,但昆山自主创新的道路仍然漫长。当前,昆山市把建设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平台,以开放式、网络化整合资源,其中小核酸、机器人、平面显示三大研究所可望年内全面运作。
昆山还把招才引智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抓,近几年,每年都要组织代表团到武汉、重庆、深圳等城市,进行科技项目与企业对接,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地方对接,科技招商成果显著。
一组数字反映出昆山自主创新的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9%;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达4亿元、引进人才专项资金达1亿元;上半年,有3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去年以来共有74家软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
政企互动过难关
在昆山,政务环境被企业家公认为是最好的环境。而正是这一环境优势,成为昆山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法宝。
去年四季度,金融危机深度影响着昆山的企业,一些企业订单急剧下降,职工对企业的未来深感忧虑。这个时候,昆山市党委政府发动各级干部深入到企业去,和资方商讨应对之策,特别是将近年关,通过组织吃年夜饭等方式,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张国华说,当时最大的担心是年过后,农民工返回了,而老板却没有回来,但结果是,春节一过,昆山企业的开工率就达到95%以上,维护了年初的社会稳定,“或许是党委政府的诚意打动了企业家,他们把开工当成自己的责任来对待。”
昆山市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提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年初,财政为企业垫付2000万元电费预付金,财政注资两亿元成立非盈利性担保机构,为成长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推动银企合作,授信额度达到24亿元,等等。昆山市还按照提速20%的要求优化审批流程,把限额以下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的审批时限缩至37个工作日。海关等部门尽一切可能缩短产品通关的时间。
金融危机下,一些大型外资企业全球业务面临重新整合,昆山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重大变化,由主要领导带队到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的总部去做工作,用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完备的产业配套去说服总部把更多的订单放到昆山来。经过艰苦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实效。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去年昆山笔记本电脑的产量达到5000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40%,而今年上半年,全市笔记本电脑逆势增长了21.6%,其中仁宝、纬创两大集团产量分别增长33.9%和47%,出口额跃居全省企业前两位。
“危中奋进”谋未来
已是8月5日的深夜时分,张国华却兴冲冲地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刚刚拿到7月份的进出口数字,当月的出口额已从6月份的1.3%上升到3.9%,出口回暖趋势更加明显。统计显示,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削弱昆山的外贸地位,相反还提升了比重,截至上半年,昆山进出口份额已上升到苏州的30%,江苏的20%。
不过,张国华也理性地说出了他的一个担忧,即金融危机似乎颠覆了传统的经济规律,比如进出口表现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特点,这究竟是短期的变化,还是新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思考。对于当前的增长数据,昆山市的主要领导也给予了谨慎的乐观,在他们看来,这里面有很多政策的拉动效应,关键要看市场效应能占到多大比例,市场的真正回暖还需要多长时间。
在金融危机下,昆山的发展仍喜讯不断: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可卷折的显示平板下线,江苏最大的外资项目即将落户昆山,五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落户昆山……
即便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昆山市仍然没有放松对两件事情的推进:一是深入开展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以及向浦东、深圳等先进地区的学习活动,加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二是进行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在完全执行好已有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修改符合城乡未来发展需要的城市规划,把昆山900多平方公里的每一块土地都纳入科学发展的视线。
张国华说,金融危机总归要过去的,但风雨之后能否见到彩虹,关键看应对危机的科学性、前瞻性,昆山在应对危机中的体会是,绝不应一时之需而牺牲科学发展,绝不用短期行为取代长效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绝不能搞“灾后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