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举办的“大学生DIY创意展”上,参观者被一件杭州大学生设计制作的服饰吸引。新华社记者王定昶 摄
|
7月初,杭州召开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会,宣称要争取做“世界办公室”,同时推出十大新政策———7月1日起,商业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计划服务业用水、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非禁即入”,一般性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至3万元人民币;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地资源,兴办现代服务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早在前些年经济形势还很好的时候,杭州就未雨绸缪,寻找“蓝海”,抢占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竞争制高点,强化比较优势,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危机来临时显示出了良好效应。
工业震荡、下滑严重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起到了“缓冲带”和“海绵垫”的作用,居民就业稳定,收入不降反升。今年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长达12.3%。在包括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在内的21个代表性城市中,杭州一季度的GDP、投资等总量和增幅排名均下降,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至第一位,增幅排名也由去年的第16位上升至第一位。
吸引全世界的资本和“智本”入驻
早在2006年,现在的国际金融危机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就提出:“杭州的经济发展也将会有冬天,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缝制好杭州工业过冬的棉袄。”
杭州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型,力争跳过重化工业阶段,率先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
杭州市近年大力推行“退二进三”战略,将位于主城区的工厂搬迁到郊区,开辟新的空间,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业产业结构。仅2007、2008两年杭州就从市区搬迁了近一百家工业企业,腾退几千亩土地,新增产值达几十亿元。腾出来的空间则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等10大园区逐一开出,吸引来自全世界的资本和“智本”入驻。
“环境”和“人才”就是杭州的比较优势,特别适合激发灵感、“人脑加电脑”的IT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杭州要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天堂硅谷”、“世界电子商务之都”,重点扶持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等八大行业。杭州在2007年初还提出以“生活品质之城”作为城市品牌,使消费型城市的产业特点得到进一步加强。市长蔡奇说,杭州的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要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首位经济,成为今后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王国平说,要加快实现从“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杭州创意”的跨越,杭州市不仅要建立“三二一”现代产业体系,而且是“三加一”,这个一,就是专门拎出来强调的文化创意产业。
据统计,今年1至4月杭州服务外包增长达到90%。2008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占GDP比重达12.1%,增长17.6%,大大快于GDP增长。动漫游戏企业产量比上年增长35%,跃居全国第二位。前不久在杭州举办的国际动漫节达到6天78万观众、签约65亿元、成交动画片12万分钟,被文化部、广电总局称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动漫盛会。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在杭州出现。中南卡通前4个月仅授权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全球最大B2B网站阿里巴巴创业十余年,拥有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万商人会员。公司副总裁彭蕾说,他们愿意留在杭州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非常真诚地想为我们服务好”。
“非常之时要出非常之策”
五一假期,200多万名中外游客手持杭州市发放的旅游消费券畅游西湖,人数同比增长25.3%。
杭州立足区域特色、谋求差异化发展的结构调整显示出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杭州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幅度较大,而服务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完成地方税收已逾越全部地税收入半壁江山。金融、软件、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增速均高于三产平均水平。大大缓解了工业下滑对全市经济社会包括居民就业、收入等产生的影响。
蔡奇介绍说,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快速增长,1至5月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5元,增长达14.5%。
据市发改委分析,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为居民稳定就业、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逆市上扬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1%,经营性收入增长16.4%。
有三产充当“海绵垫”,市委市政府最近集中精力抓工业振兴,提出“非常之时要出非常之策”。市委政研室主任应雪林介绍,杭州开展了“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暂停征收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减收近九千万元;出台24条“房地产新政”,促进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落实税费补贴近两亿元;出台21条“工商新政”,支持企业融资和盘活存量资产金额累计125.43亿元;今年已为5010余家中小企业减负解困兑现财政资金5亿元;还制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打造民营经济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对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开展五年培育的“瞪羚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对中小企业人才培训资助资金不少于300万元,等等。
“抄底”人才撑起“头脑经济”
杭州不少领导干部表示,“冬天之后是春天”,杭州现在就要为将来以内需消费和高端人才为基础的经济新业态做准备,要以前瞻性眼光,抢占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两个“确保”———确保杭州成为全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困境的城市之一,确保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困境中生活品质仍有新的提高。
在政府投资的有力带动下,民间投资增速不断提高,增幅由1至3月、1至4月的5.4%、8.5%提升到1至5月的13.9%。其中占比最大的还是三产方面的投资。
据1至4月的统计,杭州财政在总收入下降2.6%的情况下,对民生和公共服务等支出持续增加,其中环境保护、医疗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62.3%、46%、14.9%和12.1%。1至4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增长达27.7%。
在民生投入和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人均消费性支出正逐月回升。4月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17.4%,比3月增幅提高9.5个百分点。5月消费性支出增长16.7%,其中交通和通信支出增幅达67.1%。
记者在杭州市不少领导干部中听到,和能源、设备比,危机中他们最想要“抄底”的是人才,来为杭州撑起“头脑经济”。王国平提出,杭州要争取把在杭高校40万大学生都留在杭州。蔡奇说,今年要“再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6万个”。前不久,杭州专门组团到北美招聘高层次人才。市里还出台政策,计划推出3000套人才专项房,用很低的价格,让有突出贡献人才来安家乐业,争取把杭州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人才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