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灾后重建工地还顺利吧?”在中苑宾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市长李静接通了远在眉山的电话。虽然人在北京,她仍然牵挂着家乡正在进行的重建工作。 这次来北京,李静还有个重要使命,就是代表全市人民呼吁加快灾区产业重建。“眉山93.8%的重建农房已经竣工,除了把绿油油的作物栽满田间,乡亲们下一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增收渠道,自力更生。”李静告诉记者。 记者接触的很多来自灾区的代表委员都认为,灾区重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抓好产业重建。他们认为,房屋、基础设施重建投入大、成效显著,但同时,事关灾区群众更长远生计的产业恢复、百姓增收也应继续加大力度。
灾区就业增收问题凸显
“你们看这件羌绣服饰,全手工,多漂亮!”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瑜和全国人大代表、九洲电器集团董事长张正贵,一起打开了一件精美的羌绣服装,向其他代表和媒体记者“推销”起了北川羌绣。“北川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灾区群众急需找到一个增收的门路。”他们呼吁加快灾区红色旅游发展,开发羌绣、年画等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扩大灾区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让灾区群众“安居”后更能“乐业”。
藏族人大代表、九寨沟县龙康村村委会委员林红更是心急如焚:“我来北京前,当地的游客数量只有往年同期的一半左右。服务行业的很多人都无事可做。” 代表们告诉记者,目前四川的就业形势并不很乐观。北川县春节后一直为群众就业、企业复产等问题犯愁。全县失地失业的群众有数万人,其中老县城失业的就有近1万人。 根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截至2月6日,四川省返乡农民工共有300多万人,春节后希望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接近一半,超过了选择前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就业人数的总和。已经实现就业的138.75万返乡农民工中,本地就业人数超过了100万人。地震还造成了大量因企业受损而新增的失业、下岗人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产业恢复仍显困难
地震灾害造成四川省300万人失业,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300多万农民工返乡。由此,四川把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并在灾后重建中把产业重建作为“四个优先”之一,但在“5·12”汶川地震当中,四川有16000多户大中小型企业受灾,有的彻底毁灭,有的严重损毁,大量农村群众失去土地、生产资料,产业恢复重建仍面临各种困难。 王瑜代表说,四川灾后重建成效卓著是肯定的,但很多地方经历地震后,都存在耕地、生产资源灭失的问题,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恢复起来需要一段时间。 在北川县,县城不少受灾群众靠出租房屋生活,地震后生活出现巨大反差。在汶川县,农村的耕地、宅基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大量灭失,有的村子200亩耕地震后仅剩下100多亩,山坡上的10多户家庭必须搬到山脚。 大地震还使北川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企业贷款难,复产能力不足,就业机会少”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县26家规模以上企业,现在恢复生产的只有10余家。不少企业地震前都有贷款,地震使得这些企业遭受重创,现在遇到了“无力还旧债、贷不到新款、企业无法复产”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模具厂抛光班班长杨梅说,去年恢复重建资金和今年的重建资金安排中,尽管对农房和基础设施重建等方面的资金安排,在比例上有所倾斜,但总体看对产业重建资金安排还比较少。如绵阳获得的灾后重建款64.25亿元中,用于产业重建的只有3.44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长吴泽刚说,阿坝的产业重建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各种困难,最主要的还是交通需要进一步改善,以降低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成本。
呼吁多方支持灾后产业恢复重建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当前灾后重建包括产业重建上仍面临资金缺口,应该多渠道筹集资金,尤其是在金融信贷上要给予支持。来自四川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这次提交了一个整体提案,包括切实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制定具体的“刚”性措施,对金融机构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杨梅代表说,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增长,大家信心是满的。但我希望国家在灾后重建中,对地方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工业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意义重大,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林红代表说,九寨沟当地500户农户种植了2000亩葡萄生产红酒,但商标一直没有批准下来,希望有关部门对灾区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还有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国家应进一步出台扶持企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金融创新上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向灾区企业提供应急贷款帮助扩大生产,向农村提供低息创业贷款。目前受灾群众甚至企业很难提供抵押品,可探索租赁抵押等新方式,在尽可能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帮助群众和企业更容易地获得贷款,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