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电
岁末年初,有关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消息不断传来:就在浦东发展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在安徽“布局落子”之时,总部位于合肥的徽商银行也迈出了扩张的第一步,其跨省的第一家分行选择了邻近的江苏省,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已获银监部门的批准,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开张营业。 而从去年的12月1日起,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地区正式上线运行,为区域内数百万家企事业单位的异地跨行票据结算提供更为安全和高效的服务。 与泛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相比,泛长三角地区具有中国最强的区域经济实力与区域金融实力。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表示,泛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区域金融市场。到2008年10末,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存款余额达到116281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71%;贷款余额达到86031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7.23%。
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初见成效但存在四大“掣肘”
从历史看,无论是1980年代后期开始的华东六省一市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还是1990年代初期开始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金融信息交换网络,泛长三角区域金融联系都比较紧密。近年来,泛长三角金融合作已经初有成效。 根据上海银监局5000万元以上贷款企业信贷监测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2006年12月,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异地贷款余额为399.55亿元,其中贷往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达到111.3亿元、138.46亿元和12.43亿元。而到2008年10月,异地贷款余额上升为595.61亿元,贷往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上升为214.75亿元127.66亿元20.57亿元。 浦发银行已经入驻安徽合肥和芜湖,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即将开张营业。泛长三角区域内金融交流日渐活跃和不断深入。安徽省正在积极引进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长三角地区知名银行来安徽设立分行,同时鼓励在全国农业商业银行排名前5位的江苏张家港、宁波鄞州农商行参股省内部分农村合作银行,引进先进的小企业贷款管理经验和技术。 尽管合作态势良好,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表示,当前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仍面临四道坎。一是城乡金融服务落差大,农业金融服务不足,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深化不均衡。二是少数先进企业与多数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落差大,“二元现象”较突出,快速改善风险管理服务现状有困难;三是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金融市场风险敏感性存在差别,风险价值文化对接有困难。四是金融机构之间风险管理水平差异大、集中度较低,跨地区和多元化业务合作的宽度受到限制。
以“四项创新”推动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表示,为推进泛长三角金融区域合作与发展,泛长三角区域金融要加快“四项创新”。 第一,
加快区域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要鼓励苏浙沪地区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安徽设立网点,安徽农村金融机构要引进长三角地区优秀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并以资本合作带动技术合作。 第二,
加快区域金融产品和方式的创新。在“三农”和小企业贷款等方面,区域内的金融机构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创新成果共享。在重大项目融资方面,积极培育跨区域的银团贷款市场。在区域企业并购贷款和股东贷款方面,可以进行有益的探索。 第三,
加快金融发展环境建设的创新。加大相互开放力度,加快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创造更加和谐的金融合作发展环境。 第四,
加快区域金融合作平台的创新。建立泛长三角区域的联席会议制度和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交流机制,以加强金融信息、金融服务、金融环境、金融市场建设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沟通和协调。 从具体的技术层面上来说,要推动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认为: 一是要合作推进区域内统一协调的企业金融服务标准化解决方案与制度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泛长三角区域内众多新兴企业及其多样性金融服务需求出现加速增长趋势。但是目前企业金融服务标准化规范缺失和零乱,跨行业和跨地区操作性不强。泛长三角区域内金融机构要大力加强跨省合作,提供一揽子、标准化的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和制度,努力做到企业金融服务方案以及投资咨询方案在模式上可协调、能对接。 二是合作推进并逐步协调解决区域内信贷项目价值评估与风险评级标准的差距与规范问题,不断缩小同质同类信贷项目的风险管理标准差距。特别是针对大额贷款、跨省项目、国家工程、银团贷款等,应从区域统一的信贷风险评级管理体系建设做起。金融机构要建立跨区域的协商机制,银行业协会、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和相关监管机构之间都要建立这种沟通和协调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