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2008年肆虐一时的雨雪冰冻灾害让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巨大损失。近日,记者在受灾严重的江西省万安、万载两县采访了解到,虽然灾后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采取了大量救助措施,但由于救助力量有限和林业生产恢复周期长等原因,部分受灾群众生活仍然面临困难,期盼政府在已有救助措施基础上,给予更多后续扶助。
山林恢复缓慢 受灾群众生活遇困
万安县曾被称为“江西灾情最重的地方”,全县17个乡镇全部受灾,仅林业受灾面积就达56.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2亿元。 灾害发生后,万安县按照“保吃饭、保御寒、保住处、保医疗”的要求,先后投入救灾物资和资金2555万元,全面开展生产自救,引导受灾农户积极补栏、补苗、补种、补养。 但由于万安县为山多田少的山区县,加之林业生长周期长,在农业、养殖业得到有效恢复后,林业恢复依然面临困难。近日,记者从万安县城沿公路往五丰镇一路前行,公路两侧成片倒毁折断的毛竹、杉木、松木等仍然保持着受灾时的样子。 “山林要恢复到受灾前,至少要10年。”记者来到五丰镇中洲村上安村小组时,54岁的吴玉香正好扛着一根从数公里外的山上清理下的粗大木头路过。吴玉香说,她家100多亩山林在去年的冰灾中被毁掉了90%,往年全家的收入全靠山上竹木,现在只剩下3亩水田可种。 由于万安县山多地少,与吴玉香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灾害叠加”又加剧了部分受灾农民的生活困难。与吴玉香同村的村民李萃兰说,过去靠山吃山,每年山林的收成每户都能有三五千元,遭灾后,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可偏偏又碰到金融危机,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 刚从山上挖冬笋回来的五丰镇坞坑村村民陈延东说,往年一个冬天可以挖3个月冬笋收入能有两三千元,今年挖一个月就已无笋可挖了,这项收入的减少让家里捉襟见肘。 万载县在去年的冰灾中也损失惨重,仅因灾倒房就有250户,损坏房屋1740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灾后,万载县争取了上级下拨救灾资金244万元,帮助灾民解决实际困难。但当地政府的积极举措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困难。 目前已是寒冬,但茭湖乡茭湖村84岁的江炳莲老人仍和多病的儿子、患精神病的儿媳一起住在冰灾受损后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茭湖乡的干部告诉记者,乡里按照国家政策,以每月每人55元的标准给江炳莲老人一家发放低保,但这对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这家人来说,远远不够。
“次生影响”仍存 生产面临隐忧
虽然江西省民政、林业等部门和万安、万载两地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救灾救助措施,但冰灾的“次生影响”仍然存在,对灾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据万安县林业局上报的数据显示,灾后共向灾民分配的由江西省林业厅下拨的救灾物资包括育苗种子195公斤、塑料薄膜450公斤、容器袋100万只、钙镁磷肥6000公斤、生根粉40克。 万安县林业局局长肖升平说,由于救助力量有限,冰灾后上级部门拨付的40多万元救灾款和200多万元救灾物资主要用于国有林场等受灾严重的“大户”,无法覆盖到每户灾民。 万安县五丰镇双坑村村民吴则明说:“现在根本没能力对受损毛竹进行‘竹腔施肥’,只能把竹子砍下来当柴烧。” 万载县在积极救灾的同时也面临类似尴尬。万载县茭湖乡乡长郭永红说,林业部门给乡里拨付用于山林恢复的化肥,远远不够。而让郭永红更为担心的是,全乡没有山塘水库,抗旱能力弱,冰灾让山林受损严重的同时,水土保持能力也大大下降,很可能带来“致命的影响”。 “平时用水全靠山林里流下来的水,我们叫‘山榨水’。”茭湖乡茭湖村村民彭坤林忧心忡忡地说,如果山林不能及时得到恢复,等到山上“榨”不出水了,别说农业生产,恐怕连生活用水都要成问题。
“输血式救助” 难解后续扶助尴尬
冰灾发生后,万载县为灾民建起了4个灾民新区,解决受灾最重灾民的住房问题,并为6000多名生活困难的灾民办理了低保。在马步乡“后塘灾民新村”,就有10户因冰灾倒房的灾民在这里得到安置,可是由于有的村民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生活仍然面临困难。 在社会各界的捐助下,46岁的欧阳发生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50平方米的“爱心房”。但除了固定领取每月的低保金外,欧阳发生只能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希望政府能多创造些就业机会。”欧阳发生说,金融危机让他打短工的活都不好找了。 “输血式救助,顶多维持生活,不可能让人脱贫,甚至可能造成‘养懒汉’的现象。”万载县民政局局长于东军认为,灾后救助绝不能仅仅停留于发钱发物,要从根本上帮助灾民发展生产进行自救。 于东军说,冰灾发生后,万载县民政局与7户有脱贫能力享受低保的灾民签订“扶贫脱保协议”,将他们未来3年的低保金提前支取一部分,用于发展种植、养殖生产,成功实现了“造血式救助”。 为此,于东军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实现对救助机制、救助方式的创新,改变“输血式救助”越救越穷的被动局面。一是,鼓励享受低保的灾民提前支取低保金进行生产自救,但必须承诺“天灾情况下即使亏损,仍有政府兜底”,以最大限度降低灾民生产自救的风险。二是,帮助灾民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建立互助互救组织,推动其探索脱贫路子。如万载县通过成立“致富驿站”,让致富能手传授致富经验,产生了积极的“传帮带”作用。 据江西省民政厅统计,去年冰灾期间,江西共下拨中央和省级救灾应急资金3800万元、重建资金1.26亿元、生活救助资金1.03亿元,同时下发捐赠资金1.09亿元。 但江西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江西救灾救助工作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社会救助压力增大。预计今年江西省财政收入增速减缓,失业人员会增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增多,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少低保边缘户因收入下降也需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二是社会救助机构不健全,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目前江西有的县救助工作人员与工作对象之比在1:5000以上,加上工作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了救灾救助工作。 三是救助对象和主体多元,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社会救助整体效益的发挥。由于救助主体分散、协调机制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有时衔接不够,难以使有限的救助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