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畅想“经济奥运会”前景
    2008-09-02    本报记者:华晔迪 姚玉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用越江隧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近日全线贯通,建成后将满足世博园区内部每小时6万至7万人次的越江需求。
  刚刚享受了北京奥运会带来的经济社会全方位改观的中国,此刻已经开始畅想2010年世博会的美好前景。由于主办城市上海身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世博效应”可能波及更广,参与主角从运动员到企业的转变,使得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博会成为企业和品牌的展示舞台,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辐射更广:从协办城市到长三角

  北京奥运会37个比赛场馆中,有31个在北京,另外6个则分布在上海、天津、香港、沈阳、秦皇岛和青岛,对举办地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而世博会对于主办城市及相关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为直接和深入。以1970年大阪世博会为例,在全日本产生了15600亿日元收入和5700亿日元附加值,大阪自身在其中占2000亿和700亿日元,即12.8%和12.3%,周边地区收益则占到约87.2%和87.7%。世博会后,还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的城市圈,并由此形成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的关西经济带,促使大阪地区从原先的重工业产业逐渐转移至高科技、信息、物流、商贸、会展、金融服务、环保和中介产业。
  对毗邻上海的“长三角”各城市来说,世博会的举行无疑是一次经济腾飞的契机。相关资料显示,上海世博会建设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资金总预算为286亿元,并衍生出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之外的其他配套项目投资2000多亿元。半年的展期,将吸引海内外参观者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这7000万客流中将有35%左右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游览,对“长三角”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部长蔡国枫预计,筹备世博会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上海周边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举办当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超过5%,对上海周边地区投资拉动将超过50%。

“经济奥运会”将成企业“秀场”

  在北京奥运赛场,运动员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主角。而作为“经济奥运会”的世博会,将成为企业的“秀场”。
  纵观历届世博会,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的西门子、贝塔斯曼,日本大阪世博会和爱知世博会上的日立、三井等,企业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最受欢迎的就是10个企业主题馆,其中6个由三菱、丰田、日立等知名企业单独建立,4个由行业协会组织建立。
  世博会成功的两大支柱就是展现全世界最尖端的科技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这对急于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来说将是难得的机遇:企业品牌将直接展现在世界各国游客面前,同时以高曝光率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媒体上,直接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世博会上将展出各个国家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参与世博会将极大地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世博会将设立16个企业馆,目前已有12家企业确认在世博会建馆参展,其中包括中国人保财险,中国航天,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的联合馆,上海国企将建设一个上海企业联合馆,美国通用公司和上汽集团则将建设一个联合馆。

从拉动增长到促进转型

  北京奥运会对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电信等八大产业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央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系主任韩复龄提供的数据表明,仅2002-2007年间,由奥运会直接投资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合计就达到539亿元,其中2005年至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分别达到139亿元、139亿元和133亿元。
  从历史上看,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促使其第三产业发展超出整个德国第三产业同期的发展速度2.9个百分点;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使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从25%提高到29%;韩国大田世博会上则催生了韩国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大德科学园区”;1970年大阪世博会促进形成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经济带”。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有力促进上海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在物流、金融和创建科技服务平台上领先一步,努力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与此同时,汽车以及时装等都市产业也会得到飞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进而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腾飞。

  相关稿件
· 北京奥运酒店遇冷为上海世博会提出预警 2008-08-08
· 21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 2008-07-24
· 萨拉戈萨世博会中国馆馆日1日开幕 2008-07-02
· 奥展会将在沈阳世博园开幕 2008-06-18
· 中国馆精彩亮相萨拉戈萨世博会 200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