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业"转飞"东南亚
    2008-07-11    本报记者:向志强 王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专家建议,通过启动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配套、加强区域合作等“挽留”东部企业。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电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加上我国中西部地区自身在承接产业方面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配套不足等问题,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出现一种新趋势,由以往一味向北边内陆地区转移,开始向南边的越南、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专家认为,面对珠三角产业纷纷“向南”转移的趋势,当务之急,应该采取启动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配套、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措施,“挽留”东部企业,以便更好地优化我国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宏观政策趋紧“浇冷”产业“北”移热潮

  宏观政策趋紧使得珠三角企业在向内地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因素。“目前,国家在土地管理、项目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更加严格,对于西部地区顺利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面支持不明显,造成一些产业转移项目实施困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副教授申华林说。
  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近几年来南宁吸引了大批台商的目光。一些台商直言,如果能够提供用地和劳动力保障,企业落户问题不大,但南宁市目前每年有限的用地指标无法满足产业转移的迫切需求。
  “去年以来,我国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频繁调整,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主要依靠出口的加工贸易产业影响很大。对于我国吸引外资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构想,不少外资企业担心国家接下来还会加大对外贸政策的调整力度而心存疑虑。”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黎鹏说。
  另外,近年来内陆省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以及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尚存经济基础薄弱、配套不足、引导不力等因素,也制约珠三角产业向内地转移。种种迹象表明,已经有不少东部企业为规避投资风险,到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考察甚至建厂。有数据显示,越南已成为继大陆之后台商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到2005年台商对越南累计投资接近80亿美元,居越南境外投资第一位,近两三年来,这种势头只会增加不会减弱。

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为何吸引人?

  在国内产业转移遭遇制度“瓶颈”之时,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土地、劳动力价格、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凸显出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说,首先,相比于中国,东南亚劳动力价格优势更加突出,土地资源优势更加突出。“我和同事在越南调研发现,很多原来在广东东莞的企业已转移过去,其动机很简单,越南的劳工成本低,约100美元,而在东莞,不仅劳工成本高,而且还很难招到人,其他水、电、土地等成本都大幅度提升,企业家当然会选择离开。”曹云华说。
  较低的物流成本是东南亚国家另一个重要优势。据专家预测,油价突破100美元,将令物流企业成本上升15%至20%,国际物流巨头提高运费在所难免。与海运成本相比,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内河航运都将大幅提高物流成本。东南亚国家的海港城市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相比显然更具优势。
  从外贸形势来看,虽然我国中西部地区同样给转移企业提供较优厚的条件,但我国产品出口一直受到打压。从中国出口的产品经常受到欧盟和美国反倾销的压力,而属于低度开发的东南亚国家则少此忧虑。
  此外,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向中国企业发出投资邀请,并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甚至政府对一些前景好的企业直接支持上市。

专家提出五大“挽留”对策

  针对东部加工制造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新趋势,一些专家认为,当务之急,从五方面入手“挽留”东部企业。
  一是启动内需市场。专家提出,生产成本优势并不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抗衡的武器,我们真正的优势是中国的内需市场。如新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潜力巨大的面向中、西、南亚,以及俄罗斯的消费市场和其购买能力。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桥头堡”和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节点,广西也面对着亟待进一步开发的东盟市场和广阔的大西南腹地。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打造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另一方面,要围绕园区的规划建设建造相互支撑的产业链。同时,加强培训和引进工人、管理人才。
  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避免恶性竞争。申华林说,要制定经济一体化联动政策,打破各省间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制定实施包括金融交通、市场融合、信息共建平台、人才自由流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和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这样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区域内企业的综合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通过机制创新改善投资软环境。曹云华认为,面对资本逐利而行的现实,各地政府要做的就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前来投资设厂。另外,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公平执法,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五是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现国内转移。目前,东南亚国家纷纷采取优惠措施招徕加工制造企业,我国也需要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企业实现国内转移。
  专家还建议,国家还应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用地指标。

  相关稿件
· 珠三角企业外贸出口陷入困境 2008-06-13
· 珠三角企业外贸出口:绕不开的“头疼”事 2008-06-13
· 统计显示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保持高位运行 2008-07-10
· 六家违规经营国际海运业务企业被查处 2008-07-10
· 国内企业纷纷涉足中央空调市场 200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