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这个曾因率先在全国将成片土地出让给外商开发而引起激烈争论的经济开发区,在历经15年的阳光与风雨、喧嚣与沉寂之后,如今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迷人风姿更胜昔时:作为海南经济特区建设“龙头”的地位和作用已经确立和显现,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在此设立保税港区后再度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的热土。 海南人由衷地欢呼:洋浦的“第二个春天”来了!
|
1992年6月,洋浦三通一平开工。本报记者 姜恩宇
摄 | 打破十余年沉寂
在我国版图上,洋浦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北与广西隔海相望,西与越南一衣带水,毗邻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泱泱内陆大国走向蓝色海洋的重要节点之一。 由于缺乏建设资金,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甫一成立,海南省委省政府就正式向中央请示:将洋浦30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成片开发。 由于当时一些人对这种开发模式不理解,因此引发了“爱国”与“卖国”的争论即“洋浦风波”。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国首例外商投资成片开发区就此诞生。 然而,好事多磨。由于当时海南省出现了一波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经济热浪,洋浦也卷入房地产炒作大潮之中,越炒越高的土地价格吓跑了前来投资办工业的客商。1993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彻底击碎了海南房地产虚热的泡沫。从此,洋浦开发进入长达十余年的“冬眠”状态。 “冬眠”是如此漫长,即便在全国经济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20世纪九十年代,这里仍然一片寂寥。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儿?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局长丁尚清说,土地控制在外商熊谷组土地开发公司手里,造成了开发商与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的矛盾。当时曾有人半开玩笑地说:“管理局管天,开发公司管地。”
意思是洋浦开发区管理局负责招商引资,但土地价格却由熊谷组土地开发公司决定。 “外商想通过卖地赚钱,把土地价格定得过高,想来办企业的投资商进不来,而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却使不上劲,只能干着急。”丁尚清说。 1992年以来,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只做一些前期基础投入,总计不到40亿港币。特别是1998年之后,他们对洋浦再没有什么投入,发展思路越来越窄,致使国家给予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诸多政策无法落实,十几年过去,洋浦涛声依旧。 直到2004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国务院的支持下,对洋浦的开发主体实施了两次重组,于2007年实现了政府主导开发的重大转变。 “以成片土地让外商开发是不得已而为之。”曾参与两次洋浦重组的关键人物——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告诉记者,第一次重组减轻了17亿元的负担;第二次重组利用了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将海南省政府首次重组投入的2.37亿元资金全部返还,可以说海南省没花一分钱就将洋浦拿到手中,是一次漂亮的资本运作。 海南省政府完全主导发展战略,掌握发展主动权,使洋浦的开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8年4月3日,注册资金30亿元人民币的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挂牌,从此,洋浦保税港区及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将全部由这个省属国有企业运作,未来三到五年,这个公司将用100多亿元加快洋浦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
经济“龙头”作用初显
记者日前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看到,在这片满目葱茏繁花似锦的土地上,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矗立在绿树丛中;居民区街道净洁,两旁楼宇林立,银行、电信、法院等机构齐备,酒店、学校一应俱全。洋浦作为临海工业城的雏形已初步显现。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的同志告诉记者,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济开发区时,洋浦还是一个没有任何城市作为依托的荒芜之地,31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范围内,到处是石头、荒草、仙人掌。 如今,经过“五通一平”,开发整治区内用地,修筑道路、码头,建设电力和供水设施等,洋浦已变成最适宜发展大型工业的滨海新区。 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面环海,可兴建码头80多个,现已修建24个,其中深水码头14个,特别是去年建成使用的30万吨原油码头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深水港码头,10万吨成品油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成品油专用码头。为我国从海上运输石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提供了良好的停泊与补给条件。 按照重点建设石化加工、石油储备、港口转运和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规划,洋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选商工作,并率先在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发展”战略。在中央的支持下,金海纸浆厂和中石化炼油项目在洋浦落户,并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建成投产,拉开了洋浦建设石化工业基地、商业石油储备基地和物流中心的序幕。 据洋浦管理局介绍,目前洋浦已建成的项目共有50多个,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项目30多个。其中中石化的液化天然气项目、1200万吨的凝析油项目正在加紧筹建中。 正在加紧洽谈的1000万立方米石油商业储备项目则是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的石油商业储备项目,外方积极性很高。该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人民币。其中基地投资约45亿元,包括500万立方米储油库、两个10万吨级出油码头等,进油码头租用中石化炼油厂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购进原油的流动资金约85亿元。这个项目将为向我国南方供应石油和向东南亚国家销售成品油,形成商业石油储备基地和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洋浦经济开发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创造出了占全省40%以上的工业产值,提供了全省一半的国税,上缴地税排名全省第三位。再过两年,即到2010年时,洋浦将实现工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和港口吞吐量均比现在翻一番,分别达到1000亿元、300亿元、120亿元和7000万吨。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4月5日,经国家批复同意,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总公司签订被称为海南工业的“一号项目”——100万吨乙烯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项目落户洋浦经济开发区。据介绍,项目将在两年后正式投资建设,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这是迄今为止洋浦将要建设的最大的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将为海南提供3000亿元的工业产值,比现在海南全省工业年产值1000多亿元还要多两倍;并可以提供数百亿元的财政收入。
“保税港区”带来新机遇
2007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洋浦保税港区,为加快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这是海南改革开放进程中又一个里程碑。 丁尚清说,设立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将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发展华南特别是环北部湾地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航运和物流发挥重要作用。 洋浦再次站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制高点上。据海口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洋浦保税港区将叠加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开放区域的所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功能,是我国迄今保税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为简便、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内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有:国外货物进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进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洋浦保税港区还将参照国际惯例,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政策,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化工原料储运交易的管理政策。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洋浦保税港区建设规划,洋浦保税港区位于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为9.2063平方公里,将分三期开发建设。目前,洋浦正加紧为一期建设进行居民搬迁工作,争取10月份封关运作。 海南洋浦设立保税港区有着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洋浦半岛350多平方公里,深水岸线约50公里,可建1万吨至30万吨级码头泊位80多个,具有环北部湾地区枢纽港的最佳条件,现已建成中国南部惟一的30万吨级码头,近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建立洋浦保税港区,有利于洋浦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石油商业储备和战略储备基地。 ——毗邻东盟贸易区,靠近国际主航线,洋浦是距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区域最近的深水良港和油气化工基地。建立洋浦保税港区,可为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国际采购、国际配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以及开采船舶的维修、补给等服务。
——洋浦地处东南亚至东北亚国际海运主航线的中心位置,建立洋浦保税港区,可以利用洋浦独特的区位优势,抢占东南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新的制高点,推进国家环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新的起点,新的航程。一度沉寂的洋浦正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加快建设步伐。第一步是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型加工工业,把洋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口替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保税物流中心。第二步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若干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最终把洋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和面向东南亚、连接环北部湾、背靠华南腹地的区域性航运中心与物流中心,以及东盟自由贸易的“桥头堡”。
[相关报道]
“大项目带动”:寻求开发与环保双赢之道
洋浦的开发建设,是否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这里是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这个全国闻名的经济开发区。[全文]
[相关报道]
保税港区:构筑东盟贸易的桥头堡
洋浦保税港区毗邻东盟贸易区,靠近国际主航线,是经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的海运第一节点,处于环北部湾经济圈最佳位置,有人将之誉为“海上东盟”的重要枢纽。而依托周边海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域、港口、资源和政策优势,洋浦具有成为东盟贸易“桥头堡”的独特优势。[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