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楼市
    2007-08-20    本报记者:李亚彪 危玮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想有个家”——这首老歌中的梦想在今天,并不是很容易变成现实的,“盼房一族”不知道这个家会在哪里实现、何时实现、如何实现。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房地产界各类信息披露百家争鸣,迷雾重重,楼市在供求规律作用下与政府调控声中无动于衷,房价一直无所顾忌的上涨。专家、网上、市场,还是政府……“谁来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楼市”,正成为“盼房一族”们发自心底的呼声。

楼市信息披露矛盾重重,是听专家的还是听大家的

  今年以来,预测中国楼市的走向,仿佛成了网上网下专家们最乐于从事的工作之一,可在专家们津津乐道的同时,“盼房一族”们听到的却是矛盾重重的各类市场信息。到底听谁的,“盼房族”们不知所措。
  “北京房价出现拐点”“北京房价处于最后的赌局”“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调整期”……这是上半年一些专家发表在博客或媒体上的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有深度分析、严密论证,可事实并没有得到印证,房价依然上涨。
  国内各大房地产论坛更是“百家争鸣”。有人坚信房价在2008年奥运会以后一定会降,让购房者先忍一忍;又有人说工薪阶层在北京四环、五环内的购房时代已宣告结束,北京市区不会再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跑房展会也是一个了解信息的渠道。毕业不久、有强烈购房需求的小伟听了一些有关降价的言论后激动不已,但在杭州市房交会上却被浇了一头冷水。一些“置业顾问”很明确地告诉他:地皮用一块少一块,土地供应量越来越少,房价不可能降。楼市迷雾有几重,谁也说不清。“买还是不买?”购房族不知道谁能告诉自己这个答案。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个急需“自己的家”的年轻购房群体,或身在异乡,或刚刚参加工作,或到了适婚年龄,对房子的需求格外迫切;同时,他们也是面对楼市的最尴尬者,他们囊中羞涩,面对高价楼盘,只能望房兴叹;他们也不属于城市低收入者,不是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
  这批人正成为最关注楼市的“盼房一族”,可市场的扑朔迷离让他们不得不陷入一个难以摆脱的循环:房价越等越涨,越涨越不甘心买;越不甘心买,房价越涨。什么时候买?买什么地方的?到底谁能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说法?

楼市脱离供求规律作用,是非正常情况还是必然现象

  在北京工作的女孩魏津至今不解,楼市是否受供求规律影响?今年初,她看到有数据称,一季度北京楼房成交率低,成交量同比明显下降,并得出每平方米超万元的房子卖不出去的结论,这似乎可以构成房价要跌的理由。没过几天,魏津收到一个短信,称奥运会主会场附近一个楼盘开盘,于是马上打电话询问。虽然均价高达每平方米1.6万元,可导购小姐却说,八九十平方米的小户型已全部售罄。
  “当时楼市给我的感觉是供大于求,可开盘就被抢购一空,这种矛盾情况真让我难以理解。”魏津说。
  从去年开始,从东部的上海、东北的长春到中部城市南昌,都传出了商品住宅供大于求的预警。在杭州市,有专家调查称,到今年二季度为止,2006年批准预售的房子中,尚有数万套没有卖掉,甚至2005年的房子还有余额。与此同时,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接近82%。
  供求规律并没有对楼市产生太多影响。1至5月间,浙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两成以上。杭州市再现连夜排队购房的热闹情景,城北的万家花城以近8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开盘,首批700多套房源被连夜排队的买房者抢购一空,这个楼盘累计推出的1500多套房子中,九成以上售出,创造了杭州楼市销售奇迹。
  楼市真的脱离供求规律了吗?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认为,市场价格不受供求关系影响,这是房地产的特征,土地属于稀缺资源,供应量有限,因而房价上升是刚性的。有的“盼房一族”要问,既然土地是稀缺资源,那么市场上虚假购买造势的行为是否存在?楼盘空置与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是否存在?

楼市“退烧针”失效,是剂量不够还是药不对路

  人们注意到,虽然今年6月的相关官方数据尚未公布,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的持续高位运行有目共睹,一线城市房价的涨势正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及一些中西部城市。
  “这是在国家接连出台调控措施的情况下,房价呈现出边调控边上涨、越调控越上涨的局面。”长春市刚买房的年轻人王晓明说,“我马上动手买房,就是因为对目前形势搞不清。‘国六条’出台整整一年,全国房价却与调控目标反向而行,楼市‘退烧针’失效,真不知是剂量不够还是药不对路。”
  为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国家除实施金融贷款、税收杠杆等多种政策“组合拳”以外,更是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早在去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三周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在这六项措施基础上,出台15条细化措施,在商品住房的小户型所占比例、首付款等方面进行量化规定。
  此外,建设部专门颁发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国家发改委与工商总局更是联合发文进一步整顿房地产建设秩序,对房屋销售环节等进行详细规定。多个部门还联合发令,对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购买商品住房进行限制……调控政策可以说已达到了近乎“杀手锏”的地步,可楼市依然在升温。面对这些,消费者疑惑:行政手段与政策潜力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随着社会上地价逼近房价的说法越来越多。7月10日,杭州西湖区四块住宅用地在卖出后达到1.57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前不久,随着国家审计署特派办官员进驻北京市国土局,一场涉及十大城市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专项审计调查拉开帷幕。土地是我国最短缺的资源之一,土地收入应纳入国家专用账户,由国家统一管理。但目前土地管理政策虽然严厉,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收益进入财政金库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专家齐建国等人认为,对楼市调控政策仍需改进,至少应该细化两个板块:一个是解决中低收入住房需求的商品房板块,一个是“自由市场”板块。对于前者,政府应统筹计划管理,按照保本微利的水平定价供给,剔除不符合条件者,尤其是对于利用职权或虚假信息获得这类住房的公务员,应给予更为严格的处理;对于后者,建议政府严格控制土地供给,对这一板块内的交易提高征税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房地产信息系统,以便对购房者的纳税进行监控。
  无论何种政策,都应尽可能还普通购房者一个透明、真实的楼市,不要再让“盼房族”们在幢幢高楼间无助地彷徨与徘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