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一份厚礼,6月23日至7月1日在昆明举办的“香港电影周”以回归十年来的14部经典电影重新燃起人们对港产片的热情,现场气氛令人感慨:香港电影似乎从来不曾失去它的观众。有人认为,回归十年正是香港电影逐渐走出冰河期的十年。
十年,逐渐回暖
香港电影“沦陷”非一日之寒。莅临“香港电影周”的香港电影导演会永远荣誉会长张同祖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20年,港片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走下坡路。其中原因很复杂,既有电影工业自身的竭泽而渔,也有好莱坞的重压,更有猖獗盗版带来的重创。“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摸索,在寻找新的方向……”张同祖说,生机出线在2002年,横空出世的《无间道》系列终于让人们看到了香港电影的新希望。 2002年,《无间道》一举拿下1997年以来最高的5500万港元的香港票房;2003年,《无间道》第二部和第三部再接再厉,使得2004年的香港电影出现回暖趋势,这一年的《鬼马狂想曲》《新警察故事》《魔幻厨房》都拿到2000万元以上的票房,表现上佳的片子还有《龙凤斗》《江湖》等等;接下来的2005年出现了《黑社会》《头文字D》《如果爱》等一批佳作;而去年的香港电影更令人欣慰,《墨攻》《龙虎门》《放逐》《伤城》等多部大片无不深入人心。 香港著名电影人罗卡认为,香港电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势衰更多体现为港产类型片的势衰。当各种类型电影被吴宇森、成龙、王晶、周星驰等人玩到极致后,后来者确实面临如何突围的难题。这样看来,《无间道》的巨大成功,可以视为港产片的一道分水岭。《无间道》的成功首先来自剧本的成功,麦兆辉对情节的出色把握给了历来不重视剧本的香港电影一记当头棒喝,而导演刘伟强所强调的国际化的影像元素也为其增色不少。这一切,深深刺激了整个香港影坛。 借此,香港电影人开始重拾上世纪80年代黄金期建立的各种类型片自信:黑帮片、喜剧片、爱情片、功夫片都小有突破,2006年张之亮的《墨攻》、杜琪峰的《放逐》、甄子丹的《杀破狼》、成龙的《宝贝计划》都被公认为近年来香港电影少见的巅峰之作,这充分展现了香港电影人天马行空的创作才华。
十年,他们在坚持
仔细审视十年来的香港电影,不难发现香港电影人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探寻港产片的新方向。 一方面香港电影在积极走向好莱坞,甄子丹、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和袁和平等动作高手的集体西征,使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深深打上了香港烙印,也使香港武打片日益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形成独一无二的世界品牌。另一方面则是对内地市场的大举“进攻”。“回归之后,香港电影人如果无视内地资源肯定是愚蠢的。”张同祖表示,仅有600万人口、市场过于狭小的香港电影要走出低谷必须拓宽视野,内地市场举足轻重。回归十年来正是香港与内地影人不断合作、求同存异的十年,香港电影人在不断找回自信。 十年来,内地明星亮相港产片已经是家常便饭;另一方面,内地的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也在寻找两地平衡点,《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中就有刘德华、金城武的身影。更重要的是,随着内地电影政策的逐渐宽松,尤其2004年“香港与内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出台,合拍或合作成为两地电影共谋发展的大势所趋,香港电影从2005年开始在内地分享票房,尝到甜头的香港投资商、电影公司逐步加大了内地投资,内地资金也开始注往香港。 罗卡认为,这几年来香港电影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电影生产地和消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俨然成为港产片走出低谷的最重要渠道。 想来,十年来寻求沟通、真诚勤奋的香港电影人还有很多:刘德华、王晶、曾志伟、陈可欣、徐克……他们始终在低谷中保持了昂扬不息、上下求索的坚韧姿态。而2006年港产片、合拍片的集中爆发则让人们嗅到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甜美气息。
十年,只是开始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担心香港电影本土化特色的逐渐丧失——十年间的磨合是否会淡化甚至丢掉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创造的最值得骄傲的东西?这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否太危险? 从上世纪80年代一路走来的观众或许方能真切感受香港电影的“本土化”:极其浓郁的小市民气息、关注底层生态的机智幽默、类型片的高度发达与自我完善、对一切优秀电影元素的兼容并包。今年凭借《父子》夺走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导演谭家明告诉记者,其实一个地方或是一个区域的电影发展,与创作人才对电影投入的程度息息相关,一个区域一定要保持本土风格,不能迁就市场而放弃原有的特色。 香港著名影评人列孚认为,渐渐转型的香港电影其实仍然在固守本土化,本土化恰恰是香港电影不断发展的根本。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经验证明,本土化特色才是香港电影的获胜法宝。 罗卡的阐释则更为准确,香港电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刚刚崛起时受上海、广州影响极大,五六十年代则深受日本、欧美影响,七八十年代紧跟全球化思潮。如果剥去语言的区域特色,香港电影本土化精髓实际上就是包容、适应和创新,目前香港与内地的紧密合作只会加强港产片的本土化,根本不用担心特色会丧失。 而固守本土、寻求合作应该是香港电影重塑辉煌的必经之路。张同祖认为,近年出现的《杀破狼》《七剑》《宝贝计划》等佳片证明二者并不矛盾,甚至已经让香港电影掌握了既能在香港受欢迎,也能讨好内地观众的秘诀,而内地电影局对香港电影创作的审查尺度也逐渐宽松,并没有束缚香港电影人天马行空的创作才华,香港与内地电影的紧密接触逐渐呈现出双赢的好局。 十年的摸索和磨合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现在,香港电影市场不仅看到了复苏的希望,更以《无间风云》《伤城》《门徒》等原创作品赢得国际关注,这让一向喜欢港产片的影迷真正听到了冰川回暖时清晰的破裂声。而2007年的《赤壁之战》《刺马》等大片有望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香港电影距离新的辉煌已经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