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湖泊潜伏环境危机?
    2007-06-15    本报记者:施勇峰 凌军辉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由于太湖蓝藻暴发引起的无锡市饮水危机得到缓解,但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已经再次敲响。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流域的超强度开发和湖泊资源的超强度利用,长江中下游湖泊已经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持续下降对人们生产生活和周围生态环境威胁越来越大。

长江中下游湖泊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全国目前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泊约210个,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就有132个,占63%。其中,五大淡水湖中有四个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位居该区域。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调查,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目前,五大淡水湖中位于该区域的四大湖泊水质已全年介于三至五类之间。巢湖的中部湖区水质为四类,西半湖的多数水域水质劣于四类,只有东半湖水质能够达到四类;位于山东省的“四湖”(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水质介于四类和劣于五类之间,其中微山湖和南阳湖水质为四类;太湖水质为五类和劣于四类的水域面积占湖泊总面积的83%左右。
    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城郊湖泊也已经富营养化。杭州西湖水质经过清淤和换水,水质四类,仍属富营养化;山东大明湖水质劣于四类;南京玄武湖水质介于四类和五类之间;武汉东湖水质主要是五类和劣五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告诉记者,长江中下游湖泊目前已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不仅影响供水和水产品品质,威胁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还污染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景观、休闲和娱乐。甚至在丰水的江南水网地区也出现严重的水质性缺水问题,“身处水乡而无水喝”。

湖泊资源过度利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

    目前,由于围垦、过度养殖和捕捞、旅游、航运等,湖泊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鸟类、鱼类、水草等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土著生物种类几乎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严重影响地区的生态平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姜加虎教授认为,湖泊的大规模垦殖,极大地削弱了其调蓄、宣泄长江洪水径流的功能,减少了长江水系泥沙的沉淤空间,不但加剧长江干流变迁和洪灾威胁,也极大削弱了长江洪泛过程中营养物质输入吸收和转化的能力,不但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江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过程。
    此外,近年来湖泊渔业养殖规模的扩大,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造成了直接破坏。如洪湖2000年湖泊围网养殖面积占湖泊总面积的30%左右,目前已超过50%。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长湖、大冶湖、斧头湖等湖泊,围网密如蜘蛛网,船行困难。除了向湖中投放鱼饵加剧湖泊富营养化,更有甚者还直接向湖中投放化肥,如湖南的大通湖近年来每年向湖中直接投放化肥8000至10000吨,已造成湖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多头管湖,谁为湖泊环境负责?

    湖泊是一种复合资源,涉及到的政府部门较多,随着湖泊经济价值日益显现,各利益相关部门纷纷涉足,导致职责不明、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跨界湖泊更频频引发行政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目前湖泊的管理现状是,环保部门主要职责是监督水环境,但由于城市污水和江河不在其管理范围,大量城市污水被直接排入河网而无法进行管理;河道虽属水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但水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防洪和防旱,对于水污染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有的湖泊区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经费、人员、设施严重不足,以及保护区土地使用权等问题,一些自然保护区未能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少数自然保护区甚至只有一块牌子,没有实质性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措施。
    高俊峰研究员建议,湖泊管理可由水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土地、环保、农林、交通、渔业、文化、建设、旅游等相关部门,成立统一的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强湖泊保护立法,协调湖泊保护各方面的关系,明确湖泊土地权属,确立湖泊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及法律责任制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