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质为何持续恶化?
    2007-06-04    本报记者:施勇峰 凌军辉    来源:经济参考报

  6月2日,工作人员在无锡市曹张新村的一幢居民楼顶清空水箱中的存水。在经过专家17个小时的反复实验后,6月1日上午7时40分,检测数据显示,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制水厂出水的臭味被成功消除。供水部门加大主水道的供水量,呼吁市民打开水龙头放掉管道陈水。截至3日下午,无锡市出厂自来水的水质基本合格,蓝藻污染导致的臭味基本清除。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新华社发(宦玮摄)

  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造成无锡市民生活用水困难,再次敲响了太湖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对太湖生态环境状况长期研究的结果显示:工业污染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扩大、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入湖和渔业养殖规模急速扩张是造成太湖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经济高速发展造成工业污染突出

  在最近的20年中,太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化工业作为太湖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大大小小的化工、电镀、印染等企业遍布太湖周边地区。
  记者采访了解到,太湖流域的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其中纺织印染业的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COD排放量的61%,总磷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总磷排放量的41%;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氨氮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氨氮排放量的38%;食品制造业的氨氮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氨氮排放量的26%。虽然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现有的控源截污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既定的污染源控制目标。
  而随着产业转移加快,一些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大量工业污染沿着河网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更加困难。

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加重太湖水环境压力

  太湖流域地区以种桑、养殖、种稻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同时,大量外来人员使太湖地区人口数量激增。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的相对稳定,在耕地锐减的情况下,除了依靠科技进步外,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一些环保的传统生产方式成为历史。
  土壤肥力下降,养分的回归和消耗不平衡,使得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3:7变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1:9。每年每公顷使用化肥总量已由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2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45公斤。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太湖水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废水处理严重滞后

  太湖流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居住人口和城区面积成倍增加,紧跟其后的则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激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太湖流域地区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于污水排放量而言,已经捉襟见肘,严重不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以厂内处理为主,由于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原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来看,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一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需要500万元人民币,而它的年运行费用高达52万元。此外,除了少数新建城区的防洪管网系统和污水管网系统分开,太湖流域绝大多数城市的排污与防洪共用一个管网系统,污水都是通过防洪管网直接进入河流。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很多农村地区改旱厕为水厕,这些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染源,成为太湖河网地区氮指标的重要来源,而氮指标的提高直接反映了太湖富营养化加重。

渔业养殖规模急速扩张加重太湖沼泽化趋势

  太湖流域的渔业养殖发达,“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是全国知名的美味佳肴,利润丰厚。近年来,太湖渔业养殖规模急速扩张,沼泽化趋势明显。目前,渔业养殖主要集中在东太湖。据卫星遥测图测算,东太湖面积131平方公里,围网养殖面积达54平方公里,约占东太湖总面积的4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认为,由于东太湖水浅,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但是,大量的围网养殖分割几乎包围了整个湖面,无法人工收割水草,东太湖因此失去了一个最强大的污染物输出途径。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说,除了直接污染太湖,过度围网养殖还严重阻隔、减缓了湖区水流,致使水流不畅,湖泊淤积加剧,大大削弱了太湖的泄洪调蓄功能。

治理太湖需“防、控、治一体化”

  秦伯强提出,太湖治理,管理是关键,技术是支撑。要改善太湖水质,防治蓝藻水华发生,应针对太湖流域河湖密布的特点,建立河网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体现区域污染源头控制、河网截污、河口与湖湾净化以及湖泊生态修复的“防、控、治一体化”指导思想。
  他建议:优化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产业结构,开展以污水深度处理为重点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有效控制源头污染排放;开展河网生态修复与水利调度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研究,提高河网自净能力,大幅削减武进港、直湖港和梁溪河三条河流的入湖营养负荷;开展湖湾及其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逐步恢复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机构与功能;进一步开展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研究,确保供水安全;开展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与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实验示范研究,形成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和长效管理机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