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全国各地迎来了新一轮扫墓高峰。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北京市共有101万群众前往八宝山等地扫墓,比去年清明前双休日的80万人多出21万人。预计清明节当天,北京扫墓群众将达到180万人,其中八宝山地区40万人。与往年相比,中国人传统殡葬和祭奠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献花、树葬、海葬、网祭等方式渐成时尚。
冥币受冷落 献花渐时兴
本报记者 卜云彤
摄 | 近日傍晚,在北京某小区附近的超市前,一个非法女商贩趁着天黑在路边吆喝着兜售冥币:“我这儿便宜,有金元宝还送钱袋呢,就五块钱一份儿”。记者暗暗观察了半个多小时,没见到一个路人掏腰包购买。女商贩告诉记者,前两天她曾去墓地向前来扫墓的市民兜售冥币等用品,但很多人看都不看一眼就径直进了花店。她说:“现在可不比以前,冥币生意越来越差。” 4月3日,记者来到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尽管祭扫高峰尚未到来,但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正在公墓门口休息的一位老者是来纪念亡妻的,他看着眼前生意兴隆的鲜花店很是感叹:“这几年啊,都不时兴烧纸、撒纸钱了,都时兴买花,这样文明。”另一位率全家三口前来扫墓的白先生说,以前的清明节,他都要用烧纸磕头的方式来祭奠父亲,近两年他改变了祭扫方式,每次买两束鲜花放在父亲的墓前,表达缅怀和思念,“以前那样烟熏火燎的,确实不太好,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我觉得用鲜花祭扫挺好的,既文明节俭,又不会破坏环境。”
在墓地门口的鲜花店,记者看到白菊花和黄、白康乃馨备受青睐。原本面积并不大的花店里,等着购买鲜花扫墓的人竟然排起了两小队,买花人以中青年居多。一位忙着剪枝、扎花束的工作人员说,仅上午就卖出了近千束鲜花。走进陵园,记者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墓碑前摆放着一盆盆鲜花,其中有百合,也有红杜鹃。手里拎着一小盆百合的李女士是来祭奠姐姐的:“姐姐去世之前一直很喜欢百合,成束的鲜花一两天就枯萎了,还很有可能被风吹走,这样的一小盆鲜花会生长好长时间,墓地也显得更加干净整洁。” 一位在公墓外等客的人力三轮车夫说,前些年,很多扫墓的人都自己带来满满一大塑料袋的纸钱、纸扎什么的,有些人还披麻戴孝呢。近几年,北京人祭扫习惯文明了,手捧鲜花的人多了,鲜花替代了过去的冥币祭品。
高价墓地每平方米1.5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鲜花祭扫已成为主流,但封建迷信活动仍未绝迹。在北京老山骨灰堂台阶上,各个摆卖鲜花的摊位前也摆着冥币、豪宅、金银元宝、金童玉女等祭品,给清明原本文明简洁的祭扫活动蒙上了封建迷信色彩。 从老山骨灰堂门前的台阶一路走来,有五六个兜售墓地的人不断往前来祭扫的人手中塞墓地宣传册,其中最贵的墓地售价高达70万元。一个中年妇女拉住记者,先是隐秘地问“急不急用”,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后马上又极力推销“家族墓”,“你还年轻,我觉得你更应该考虑买一组家族墓,这样划算。几十年后,你现在买的墓地价格会翻好几番呢。而且你尽管放心,我们墓地的有效期会从骨灰迁入的时间开始计算。”她所极力“推荐”的“家族墓”每平方米的价格是1.5万元。 在北京老山骨灰堂门口,记者看到墙上醒目地张贴着2003年3月北京市民政局等六个委办局正式联合发布的《关于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的通告》,其中明确提出禁止出售冥币、纸扎等封建迷信用品,禁止预售骨灰穴(格)位。但在一些墓地推销者的眼里,这一禁令似乎形同虚设,他们仍在有恃无恐地向前来扫墓的人推销高价墓地,有的甚至炒卖“活人墓”。 一名墓地推销者告诉记者,10年前,北京近郊的墓地租赁费每平方米大约100元,而今已达到1500元,10年间价格上涨了10多倍。如今,可供市民选择的墓地中,低于一万元的已不多见。其中在海淀区香山南路的金山陵园山顶中部的一块墓地,成交价达到180万元。目前,墓地价格按照1万元、10万元、100万元可大致划分为简单、普通、豪华三等。一位计划为父母选购墓地的李先生感叹道:“活着的人买房子不容易,没想到死了要买块墓地也不轻松啊。” 据了解,“炒墓”现象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普遍存在。目前,各地均在采取措施规范墓地经营单位,严厉打击非法“炒墓”行为。根据民政部正在研究制定的《殡葬管理条例》,公墓经营单位应当凭用户出具的死亡证明出售墓穴用地,不得为没有出具死亡证明的人出售墓穴。一旦出现违规现象,民政部门将有权对公墓经营单位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要“薄祭” 更要“厚养”
往年清明节前后,全国各地因扫墓烧纸而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不少城市还因祭扫人数过度集中而导致交通严重受阻。与往年不同,北京市民今年已选择不同的时间前往墓地祭扫,有的甚至选择在家中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据北京交通、城管、林业等部门反映,传统祭奠方式的变化,不仅缓解了城市集中祭扫带来的交通压力,也避免或减少了因烧纸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 今年,北京等城市清明节网上祭奠的人越来越多。记者上网查询得知,中华清明网、网同纪念网、中国殡葬网等网站都具备花、歌、烛、香、酒等祭奠功能,祭扫者只要将先人的照片、生平和自己所写的悼文存放在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世界中,先人便在此拥有了永久的网上家园。一位网上祭扫者说:“网上可以更方便地寄托自己对先人的思念和哀悼,所有祭拜敬献也能永久地保存下来,既省事,又省钱,还可免受交通拥堵之苦。” 除了网祭外,骨灰入海、树葬花葬等文明殡葬形式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自1994年以来,北京市骨灰撒海活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在公墓举行海撒告别仪式后,家属可乘船将骨灰撒入渤海湾。目前,上海市每年骨灰撒海的数量都超过1000人。位于长城脚下的北京八达岭陵园表示,将建成北京市首家树葬示范基地。 尽管各地祭扫方式和祭奠观念已发生一些变化,但要彻底改变数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殡葬陋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地方在殡葬消费中仍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有的棺木土葬、浪费社会资源,其中有的人在老人生前并未尽到赡养义务,这些都是与文明、节俭、科学的现代殡葬观格格不入的。 “孝敬老人最好的方式是老人在世的时候,做儿女的要尽到赡养义务,照顾好老人晚年生活,用爱心陪伴老人度过一个幸福、欢乐的晚年。”清明节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出倡议,提倡市民树立“厚养薄祭”的现代祭奠观,不仅要对逝者“薄祭”,更要对生者“厚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