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名爵下线:诠释南汽国际化新路径
通过“拿来主义”掌控国际品牌和先进技术
    2007-03-27    本报记者:焦然 徐机玲 姚玉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南汽集团收购英国MG罗孚汽车后第一款国产中高档轿车MG名爵7系于3月27日下线,同时亮相的还有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跑车MGTF。通过“拿来主义”掌控国际品牌和先进制造技术,南汽集团希望从高端市场起步参与全球竞争,改变国产汽车在品牌和营销方面“积贫积弱”的现状,走出一条国际化的新路径。

令英国人惊叹的南汽速度

    由于MG罗孚享有“英国汽车工业之父”盛誉,收购过程又是一波三折,南汽收购MG罗孚之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各界关注。
    在公众期待中如期下线的南汽名爵,其流畅的车型、沉稳的气质和强大的动力为中国汽车界带来一股浓郁的英伦风情。而南汽名爵令人惊艳的不仅是性能优越的轿车本身,其从MG罗孚手中购得的整套先进设备同样足以令国内同行和媒体耳目一新。记者在南京浦口基地看到,全线贯通的名爵7系焊接线有180台机器人,车身7000多个焊点全部由机器人完成;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发动机装配线,能自动识别零部件、自动记录、自动在线检测,不合格产品自动返回修理。
    名爵电气自动化专家张惠明告诉记者,7系焊接线的车身合成总焊工位有六个机器人、1000多个程序连动操作,安装时稍有差错就会破坏整套设备。在没有操作说明书的情况下,他硬是将该设备的一个两分钟宣传片看了100多遍,倒推出全部操作程序,最终调试成功。
    正是凭着这种韧劲和热情,南汽名爵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创造了让英国人惊叹的奇迹:去年3月27日在南京浦口高新区奠基的南汽名爵基地,采用交叉作业法,建成了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动力总成、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厂,成功拆装和调试了4500多台(套)生产设备。去年6月,南汽名爵生产的首批MG配件成功出口英国,国产四缸和六缸两个系列发动机也分别于9月和12月顺利下线。
    南汽名爵质量管理部部长保罗·斯通在原罗孚集团工作了10年,他感叹地说:“在这么短的时间,搬迁一个巨大的工厂,并顺利完成安装调试,我目睹了南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当初英国人将罗孚生产线从牛津搬到长桥基地,仅调试设备就用了八个月。现在南京名爵基地的厂房布局、设备安装,几乎跟英国原厂一模一样,我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
    南京浦口基地投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辆整车、25万台发动机、1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规模。设在英国伯明翰市的长桥基地,作为南汽名爵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将于今年4月恢复生产深受欧美用户喜爱的MG-TF时尚跑车,年产将达五万辆,并在新品研发、开拓潜在市场、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直接学习国际高档轿车技术

    “南汽振兴MG名爵的底气,源于对这一国际品牌内涵和自身比较优势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南汽集团总经理俞建伟说,MG罗孚汽车在百年历史中传承了英伦轿车的优良品质和性能,其享誉国际市场的经典品牌、一流的研发、制造、试验检测设备体系和国际化营销网络,对南汽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互补性。
    俞建伟说,当这些优势为我所有,并融入国内劳力、成本和大容量市场的比较优势,我们就可能一跃而上,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市场打响中国人主导的国际品牌。
    俞建伟强调,原MG罗孚公司破产是由于现金流枯竭而非产品出了问题,南汽购买的是其优质资产而非并购企业,这样就无须承担其巨额债权债务,从而规避了经营风险最大的劳工、法律、债务等纠纷。
    一年多来,南汽名爵采用市场化、国际化操作模式,荟萃了一支包括英、法、意、美等国50多个外籍专家,约1200人的公司团队,其中仅有1/6来自南汽集团。已启动运行的南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和英国长桥基地研发中心,增强了名爵公司的研发能力。
    在创建MG名爵的过程中,南汽的技术消化能力和控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南汽名爵公司总经理张欣说:“收购MG让中国汽车人第一次有了直接快速学习国际高档轿车技术的机会,有助于我们通过消化吸收走向集成创新、原始创新,进而在高起点上参与国际竞争。”

探索“走出去”新路径

    “当今国际汽车业竞争的实质就是品牌之争。”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认为,南汽名爵项目的价值在于,它是在国际化品牌的基础上,完全由中国人掌控的、为国际市场认可的品牌,开创了以我为主,不再受制于人的全新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汽车业正经受着“大而不强”的尴尬。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28万辆和722万辆,跻身世界前三强,但外销量仅占总产量的4.7%,是世界汽车产销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里,惟一内销量超过95%的国家。而日、德、韩等汽车强国的外销比例却高达70%至80%。去年,虽然我国整车出口量超过进口量的1/3,但进口车的平均单价却是出口车的3.7倍。
    多年来,中国汽车业经历了自主开发和合资合作两大发展路径。王浩良感慨:创建自主品牌由于实力差距,只能走低端路线;合资合作则处处受制于人——合资双方表面上股权对等,实际上外方牢牢控制了决策权和技术开发权,通过入门费、品牌使用费、技术转让费、零部件高价进口等形式,在销售之前就收回了近40%的成本。
    俞建伟认为,中国汽车业要由大变强,“走出去”是必由之路:一是国内产能过剩苗头已经显现;二是国内中高端市场已被跨国公司瓜分完毕,我国以庞大的市场换得的只是汽车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大国”地位。
    收购MG罗孚使南汽有可能探索出一条国际化的新捷径。俞建伟说:“为打响国际品牌,日本用了30年,韩国用了20年。MG使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直接掌控了国际品牌,并完全拥有其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为我们站在高平台上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对于国产品牌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屡遭碰壁,英伦经典品牌“MG”在欧美主流市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MG”目前在全球市场的保有量达400万辆,仅维修配件就是一个巨大市场。
    此外,原MG罗孚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近千个经销网点,则大大减少了MG名爵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和成本。
    MG名爵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相对容易地跨越欧美技术壁垒,获得市场准入资质。南汽名爵出口零部件去年顺利通过英国权威质量认证机构VCA的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准入,现已签订四批次1400多万元的出口订单。作为英国汽车制造协会惟一的中国成员,南汽名爵还首次在国际市场有了话语权。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表示,比起本土品牌艰难开拓国际市场,收购MG罗孚相对容易地获得了技术、品牌和市场资源,大大缩短了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的进程,值得研究和探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