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瓶颈:奇迹背后的忧思
    2007-03-14    本报记者:王金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重庆既是一座灯火璀璨的靓丽山城,又是一座承东启西的特大城市。直辖十年,蓦然回首,重庆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
  然而,在繁华的解放碑商圈,仍有破败的角落;在广袤的山区农村,仍有53万农民尚未脱贫;在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仍有难以攻克的贫富两极分化、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棘手难题。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突破制约重庆发展的三大瓶颈。

基础瓶颈——重庆的先天不足

  重庆天生是一座大城市,两江环抱,人口众多。但与东部大城市相比,重庆天生又是一座落后的大城市:境内山脉纵横,形成与外界联系的天然屏障。由于交通阻隔,地少人多,重庆农村极其落后,催生了一支浩浩荡荡、涌向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大军。
  1997年重庆直辖之初,重庆境内只有一条成渝高速公路,交通成为重庆发展的最大瓶颈。渝万高速公路建成以前,重庆主城区距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万州区只有300多公里,但由于山路崎岖难行,这段车程至少要七个小时。许多人不得不改走水路,花六个小时乘船往返两地。行路如此艰难,重庆何谈加速发展?
  2002年以来,重庆把交通建设当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始建设“八小时重庆”,即从主城区到任何区县政府所在地公路车程都不超过八小时。2004年,“八小时重庆”全面完工。与此同时,重庆全面启动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10年前,重庆境内只有一条成渝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如今已拥有“一环五射”高速公路、六条铁路,还有四条高速公路和三条铁路在建或即将开工。重庆还是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西部惟一特大城市,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库区航道通行船舶由原来的1000吨级提高到5000吨级,低廉的水运成本和巨大的运输容量使重庆水运业成了本市各运输业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成绩有目共睹,但差距依然存在。尽管重庆已拥有“一环五射”高速公路,但重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仍只有780公里,与发达地区相差悬殊,同时也赶不上西部大多数省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即使2010年重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有一些高速公路依然可能是断头路。另一方面,尽管重庆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但通航效率却不高。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重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重庆的整体竞争力。

人文瓶颈——大城市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

  如果说解决基础瓶颈仅仅需要几年的功夫,那么重庆的人文瓶颈解决起来则要花更长的时间。在重庆城镇急速扩张的同时,重庆的人文素质却相对滞后。
  前一段时间,一位在重庆长安福特公司工作的美国人在一家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在重庆生活的无奈:上海和北京都有十几所国际学校,重庆却只有一所国际学校,符合国际标准的医院也极少。重庆的空气质量也比上海差很多。与在重庆生活的许多外国人一样,这位美国人不吃辛辣的重庆火锅。她家的橱柜里装满了各种罐头,那都是随行李托运或从国外邮寄过来的……
  重庆人的另一大缺点是不爱读书。调查显示,重庆四成居民不打牌就没有事干。重庆图书馆三万借书证有两万在“睡觉”,九成市民一年不进图书馆,重庆人均年图书消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曾经在重庆南开中学上过两年学的吴敬琏说,上世纪50年代,他到成都去,看到成都人走路慢吞吞的样子,就想起重庆人的快节奏,巴不得成都人像重庆人那样走快点。然而,现在到重庆一看,到处都在打麻将!

思想瓶颈——“心理的大山,思维的峡谷”

  整体而言,重庆人热情、耿直、大方、敢作敢为,但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其弱点也愈发突出:不讲规则,随意性强,重感情而不重理性。
  一些区县的公务员办起事来,遇到关系好的就不讲原则,遇到关系不好的就冷若冰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是受地缘影响,少数重庆人缺乏创新精神,“峡谷意识”浓厚,工作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却酷爱“耍起”(玩乐)。
  在三峡重庆库区,一些人存在“等、靠、要”心理,缺乏自主创业精神。三峡库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地理环境,容易形成封闭的“峡谷意识”。加之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行政藩篱的束缚更为突出,阻隔了库区人乃至重庆人开放的视野。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认为,一些同志跳不出行政区划的羁绊,囿于本土,画地为牢,没有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意识;一些同志虽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又缺乏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竞争、寻求发展的勇气。因此,重庆人必须冲出心理的大山,突破思维的峡谷,以开拓的勇气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有这样,重庆人才会有更绚丽的未来。

  相关稿件
· 重庆暂未接到油品降价通知 2007-03-12
· 重庆市供电企业力保农村抗旱正常用电 2007-03-09
· 2007年重庆谋划五项“金融兴市”举措 2007-03-05
· 信用卡套现“暗流”袭重庆 2007-03-05
· 重庆春季人才交流会开幕 20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