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刺激措施中,中国动用了数万亿的财政资金和与之配套的信贷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由于财政资金是公帑,投入的项目自然多为国有企事业的项目;与此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因自身经营困难或行业前景不佳而收缩投资,于是社会上出现“国进民退”的说法。当全球经济恢复常态增长,刺激经济措施逐步淡出后,中国宏观政策的总体取向,应该是既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促进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促进民间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要继续,还要有大量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工业、服务业部门,特别是中国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这就需要中国的投资规模保持相当的力度。 西方国家的刺激措施退出后,可能会出现“国退民进”现象,政府撤出资金去还债。中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西方国家间的巨大差别是近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在中国,国有企业在全球衰退时要“进”,要抗住;进入危机时代,不仅不能退,还要发展壮大,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时要发挥带头作用。正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所说,中央企业必须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推动中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至于在后危机时代,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扩大对实体经济投资的重要意义,可能人人都能说出一番大道理,无需笔者赘述。笔者只想强调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民营企业赚了不少钱了,连沃尔沃这样国际名牌企业都买得起,如果不能为民间资金提供合理的投资渠道,这些钱就会用来买豪华汽车、天价手表等进口豪华产品而挥霍一空(对刺激国内消费并不起多大作用),更可能去炒地产赚快钱,把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泡沫吹的更大。这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在全球经济复苏初露曙光,应急的刺激经济措施酝酿淡出之时,温家宝总理已经在上个月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政府将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笔者认为,国务院的部署能否真正落实,民企能否放心大胆地进行实业投资,关键在于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在促进民企实业投资的具体工作中,能否让民企通过这种投资获取合理的回报,而不是借吸引投资之名,行“圈钱”之实。此外,民企的投资还可以与国企的投资“合作共赢”,并能在有利可图的投资领域分一杯羹。正如国资委的李主任对媒体所说的,在一些成熟的领域,国有资本的股份可以下降,国有资本要进入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领域。客观来说,在起步阶段,新领域并没有太多赚钱的机会,但国有企业要去做,因为这是国家需要。等到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了,其他资本愿意往这个领域投资了,国有资本又要逐步地退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