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推动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系列评论之八
    2010-03-12    高鹤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共识。但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笔者以为,应该加快改革,以改革推动这种转型。
  在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温家宝总理浓墨重彩地宣示了改革对中国进一步发展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梳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
  调整经济结构需要改革。在我国,多数产业属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品附加值较低,这其中固然有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等客观因素,但也是现有体制机制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各个地方GDP至上的施政理念,造成粗放型产业遍地开花,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无人顾及,其背后潜藏的是地方利益、行业利益,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不公平竞争,包括垄断、权力对市场的干预等等。要想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让政府和权力回归本身的功能,让市场发挥更大的配置资源的功能。这需要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科学的准入体系,规范的竞争环境。而这些都涉及到我们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实现。
  实现出口与内需逐步均衡需要改革。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过度依赖出口,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其合理性。但是,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尤其是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种过度依赖出口就显得严重失衡,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对“外向型产业”冲击极为明显。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大幅度地提高内需,而提高内需就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若全国只是少数人有钱,则无论他们怎样消费,也撑不起需要10多亿人参与的内需市场。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涉及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系统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快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才能完成。
  要想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本身也需要改革。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制定计划,确定预算,推行政策,实施管理,是实现经济运行的核心。面对经济转型,各级政府要做的,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掌握时代节奏的“服务员”和“规划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保证竞争规则的公平性,逐步从“运动员”“教练员”转变为“裁判员”;同时,要在市场失灵或失衡时,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对市场做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这实际上是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从一个全能型政府转变到服务型政府。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政府公正、公平、高效、廉洁。而达到这样的目标,只有在改革中才能找到答案。
  成功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中国现在正面临一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突破口,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将使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人的价值与尊严实现。正因为如此,改革才具有强烈的紧迫感。

  相关稿件
· 收入分配结构转型
提高工人农民收入
2010-03-11
· 三大电力巨头释放“绿色转型”信号 2010-03-10
· 资本市场转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10-03-09
· 专家认为:“十二五”重点在于如何转型 2010-03-05
· 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布局“十二五”改革 201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