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内外协调 促进贸易平衡
    2009-12-15    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其实,内与外的失衡,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那么金融危机的洗礼,能否加快这种从失衡到均衡的结构调整进程?
  毋庸置疑,中国出口的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远高于出口大国日本以及美国。在2009年中国出口剧烈收缩的情况下,中国前三季度的出口总额占G D P的比重仍然高达26.5%。过去的十年,世界目睹了一场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正是伴随着出口的猛增。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出口占全世界的份额从2000年的3.86%迅速上升到了2008年的8.9%,出口份额同等水平的提升,德国用了11年时间(1950年至1960年),日本用了20年时间(1964年至1984年),而中国只用了9年时间。
  但金融危机给了中国出口当头一击,外需萎缩如冷水一般浇在千千万万个出口企业头上。他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出口也很难再现往日的高速扩张——在出口份额进入9%至12%的顶部区域后,增长的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出口在未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有较大下降。由外转向内,拉动居民消费,对于提高增长质量、提升经济内生动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当其时。
  但重内绝不是轻外。这一“均衡之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说得很明白: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1月份的统计数据已经公布,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第一次由负转正,说明工业出口形势正在好转。有关专家也表示,2010年中国出口将回归适度增长区间,而在未来两三年内,出口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正如中美经济不平衡的问题并非一天两天内可以解决一样,中国依赖出口的局面短期内也不可能出现质的改变。
  因此,在笔者看来,保持内外需之间的结构均衡,就要在大力发展内需的前提下,对外需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大力发展内需,势必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无形中加大了“净出口”下降的压力。所以如果提高出口产品的层次、质量,附加值一高,出口额会在“量”降的同时达到“价”升,使内需对净出口的“收缩”影响降至最低。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可见,内外需的平衡之道,就是既有“内”和“外”的平衡,也有“外”中的“高”和“低”的平衡。

  相关稿件
· 我国将力促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2009-12-14
· 我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 2009-12-14
· 刘福龙:钢铁贸易商应像卖汉堡一样卖钢铁 2009-12-10
· 国际贸易术语通则将首现“中国声音” 2009-12-09
· 明年出口贸易会出现增长曙光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