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经济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保增长已无大碍、世界经济环境逐步趋于好转的情势下,是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了。 经济运行历来靠“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发挥作用。在经济正常运转时,无形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在市场失灵、经济运行出现重大挫折时,仅靠无形之手往往难以把握,甚至束手无策。在1929年的世界大危机中,各国政府作用有限,行政干预十分脆弱,多数国家听凭市场摆布,结果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破坏,生产力倒退了几十年!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大有让世界经济重现大破坏之势,但是,世界各国无论政体如何、信仰的经济理论是左是右,在危机面前各国政府都积极出手,“输血”措施不断,资助资金多多,救援计划接二连三——是否凯恩斯主义已经没人争论,“救命”要紧,生存要紧!可以看到,尽管各种非议不断,但是,世界各国经济较快走出阴影已经是不争事实。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了“退出”的步伐,还有一些国家也在认真准备“后危机时代”的政策退出。 中国经济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不仅避免了经济衰退,而且保八成功,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也是对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巨大贡献。但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恢复的势头还不十分强劲,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果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能“退”,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过,在经济逐步企稳后,经济增长的动力要逐步由政府“单边推动”向政府、市场、企业多方驱动转型,特别是市场推动力更不能忽视。这既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也是下一步追求增长质量、加快转型的要求。因此,充分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的要求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具有迫切性。市场配置资源,比有形之手更有效率,因而能更快调整产业结构。今后,政府投入应该以公益性、全局性的长期项目为主,以铁公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主,而在竞争性项目、竞争性产业中,政府投入和国有企业尽量不与民争利。 从调控的方式看,今后应更多使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手段,让竞争充分发挥作用。久治难愈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其实还是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淘汰机制不完善的结果,以至于每次结构调整,都不得不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强行关停并转。关闭“五小”、大规模“砸锭”……每一次都离不开强大的“有形之手”;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轮轮更严重的“长线更长”。现在,产能过剩问题又一次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在现实情况下,完全脱离行政干预似乎不现实,但更多地使用市场力量,运用价格杠杆和竞争逐步形成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是必然选择。 从运行的主体看,在经济逐步好转的情形下,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国进民退”,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虽然在中国已经有了迅速的成长,但在金融支持、关键领域项目准入等方面,依然有诸多障碍。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就不会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也难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