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患不公也患寡
    2009-09-09    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定于8月三审的《社会保险法》将推迟到明年。有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延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避免给企业加重负担。而另一个原因几乎众人皆知:社保面临的分歧太大,尤其是在一些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上难以达成共识,最为集中的问题就是公务员养老金制度。
    在不止一次的改革中,公务员群体的“超国民待遇”被媒体和民众不断质疑,但这一次,公务员只是一个导火线。人们随后发现,依照社保规定,单纯依靠社保可能保障不了自己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甚至有人说,如果公积金还能算“多缴多得”的话,那么社保领域内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收入越高,落差越大”了。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假设小王月入8000元,如果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那么他需要参考的基数应该是当地前一年平均月工资的三倍。如果当地平均月工资为2235元,那么他的基数就是2235×3=6705元。
    在6705元的基础上,小王个人需要缴纳8%,即536元,单位需要缴纳22%左右,即1475元。但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缴纳的费用并不能纳入他的个人账户,而是只能进入社会统筹账户。
    到了领取养老金的时候,他能拿到的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个人账户÷120,这就相当于,除了个人账户不一样外,大家领的基础养老金都是一样的。而且,即使是个人缴纳的这部分,还必须得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步返还。
    如果一切条件不变,小王在按照6705元标准缴纳了20年养老保险后,他退休的时候拿到的是月平均养老金是2235×20%+536×12×20÷120=1519元。
    在计算退休后生活品质方面,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算法叫做养老替代率,即养老替代率=退休后月收入÷退休前的月收入×100%。保持月入8000元20年不变并且遵纪守法的小王,在退休之后,他的养老替代率是18%。
    按照世界银行的理想的标准,个人的养老替代率应该在70%左右最合理,我国目前的目标是力争做到54%。不管是哪个标准,小王都会在退休的时候发现自己突然捉襟见肘了。
    这已经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公”的事情了,对大部分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开始“患不公也患寡”了。
    今年年初,中国青年报社的一份调查显示,6919名公众中的81.5%认为目前的养老保障力度小,能领到的养老金太少;48.5%的人认为,养老账户不能随居住地变动接续;38.5%的人认为困难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能足额缴纳。为此,他们中间的81.8%将不敢花钱归咎于养老体制没有保障,必须多多储蓄才有安全感。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至少有三个问题让大部分在职人士在想到晚年生活的时候夜不能寐。
    首先,是怎么让养老金体现出投资价值来。在目前的规定下,惟一争取最高收益的方法,就是好好锻炼,早睡早起,活得越久,拿到的钱越多,最好坚持到用完个人账户的储蓄。因为按照规定,个人账户储蓄用完了国家也得继续给你发养老金。不然的话,这和自己每个月存500多元,到了退休时候一起花没什么区别,没准定投个基金,收益率更高。那要活多少年才能产出效益呢?还是拿小王为例,他的个人账户里面累计已经有128640元了,按照每个月支取的比例,他得在60岁之后继续活上10年才能够本儿,从71岁开始才能获取“投资收益”,而上海市男性的平均期望寿命为79岁。
    其次,养老金的领取地点也很有讲究,除了北京上海等地政策有松动外,按照规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领取,标准是户口所在地的前一年平均工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在相对发达城市工作多年,又回到相对贫困的老家养老的企业退休员工,拿到的养老金会远远低于有北京户口的同事。
    最后,很多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的就业人口,在退休的时候还将面临一个社保能不能衔接上、个人档案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工龄记载等问题。按照规定,要有15年的养老保险缴纳记录,才能领取到养老金,甚至有的地方还规定必须连续缴纳。这就是说,如果差那么一年半年的,你最后拿到的只有个人账户里面的那些存款。诸多问题汇聚,不仔细算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晚年生活面临的是怎样的窘境。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仍有71.6%的被调查者表示,今后打算“靠社会养老保障”养老。
    面对如此多人的信赖和托付,但愿推迟三审的《社会保险法》能给出一个对得起公众期待的答案。
  相关稿件
· 社保,患不公也患寡 2009-09-09
· 社保基金为何总能成功逃顶 2009-09-03
· 社保只管温饱幸福养老需多方筹划 2009-08-21
· 股市暴跌:社保基金提前撤离惹的祸? 2009-08-18
· 上半年社保基金收大于支 20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