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阶段,媒体和公众对创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创业缓舒就业压力、通过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期形成的创业热潮有可能形成一拥而上、集中于若干“热门”领域的取向。对此如果不未雨绸缪,极有可能造成新的“一哄而散”。 稍稍注意就会发现,近期媒体上一谈创业,就是搞网络销售、网络商店;一谈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一谈技术创新,就是软件和网络新技术。似乎除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创业就没有可能。其实,创业远远不止“高”和“新”,许多不起眼的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的领域、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产品,才是市场前景可观、投资少见效快、适于人们创业的行当。 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重要地位不可否认,也确有一大批企业靠着这个领域做成了气候。但是,电子信息产业并不是一切;而且,电子信息产业和“工业化”结合,才更有前途。可以说,单纯的“虚拟经济”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繁荣的,这一点,几年前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暴跌至1000点、网络泡沫彻底破灭已经说明了一切。 创业的要领,其实是量力而为地寻找市场空白点,或者是开发新的市场需求。 说量力而为,实际上是考虑到创业者多数是白手起家、或是资本实力非常薄弱,而且在中国融资渠道又很不畅通,对此,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从实际出发,不可贪大求全、不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要有从头做起的信心,要有从小做起的耐心。 在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市场空白点是不好寻觅的;但是人们的消费愿望是变化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无止境的,一些新的产品和技术,会不断催生新的服务业、新的配套产品出现。创业者应该在消费者出现消费需求之前去发现机会、找到切入点。举例而言,汽车走向大众,随之就有汽车美容、汽车维修、汽车旅馆等一系列服务,还有加油、洗车、加玻璃膜等产业链,更有汽车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创业者很难在汽车制造业(哪怕是零件业)一步到位地找到位置,但是,就某些“微小”的服务或产品去淘“第一桶金”,完全是有可能的。市场空白点往往和新的需求有关,也和创业者的想象力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选择不在技术“高”、“低”,而在消费需求,消费者才是真正的决策导向。君不见,擦鞋也能做到全国连锁,“掉渣烧饼”也能红极一时(由于管理不善、泛滥过快导致迅速衰落是另一回事)。只有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找到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站住脚,一味追求高技术、新技术,倒有可能“高处不胜寒”。 “大学生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背景,创业非电子信息产业莫属”,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创业除了要有“我会什么”这个基本条件,更要看市场的条件和创业环境。有技术要求和专业背景的创业,固然更好,但决不可以“一厢情愿”,凭主观决策。 笔者想说的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虽然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但人们的生活水准普遍不高,衣食住行用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是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些领域多想办法、多动脑筋,依然是创业者最现实的切入点。当然,如果能把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这些需求结合起来,更能如虎添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