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种特别迷人而神秘的事儿——
2年前,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一件残石钺上,发现了几个类似现代汉字的符号,其中最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类似“郑”字的文字。
一件余杭南湖出土的良渚时期陶罐上,有多达12个刻画符号,其中一只憨态可掬的类似老虎的形象,曾引起古文字学家的热议,有专家推测陶罐上记录的是古人网捕老虎的情况。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良渚——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
这些符号会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吗?人们满怀激动地开始寻求答案——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不是甲骨文
国内良渚文化刻符研究第一手资料、历时四年编撰完成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全面收录了良渚文化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刻画符号,兼顾了海内外多家博物馆馆藏品上的符号。正文中共计器物554件,符号达656个,符号种类逾340种,符号载体为陶、石、玉器三大类。
关于汉字的起源,很多人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但是甲骨文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在更早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更古老的文字留存呢?
考古学家发现一个细节,在古埃及和西亚的古文字起源中,代表太阳的都是一个圆圈。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古老的两种文字,都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
“中国的甲骨文起源于商代晚期,它的文字形态却包括形声字、象形字和象义字,其中形声字就占到了1/3,所以,考古学界一致认为,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在商代中期,有一种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叫‘族徽’,它就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雨说:“到底中国有没有5000年前的文字,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也正在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甲骨文之前,中国的文字肯定有一个发展阶段。”
那些陶罐上的符号也许就是古文字的起源
五千年前到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间相隔了如此漫长的岁月,中国的文字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没有被大量记载和保存下来呢?
有考古学者认为,由于古人写字喜欢用毛笔书写在木片、竹简等物体上,出土文物中有竹简的话,也都软得像面条一样,所以类似这些文字记载方式,随着岁月的流逝,本身就非常难保存信息。
“虽然对于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刻画符号的确是中国古文字的一个起源。”刘雨说。
“比良渚文化更早期的黄河流域半坡文化,也有刻画符号的出土,但是,像余杭良渚这样系统性收集相关资料,出版《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书籍的,在国内考古界还是第一家,这对研究中国古文字起源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