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文明已成社会紧迫课题
2015-05-07    作者:记者 高健钧/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5月3日下午,一段因行车纠纷引发暴力事件的视频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警方调查显示:女司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的确存在违规变道的行为,二人随后开起斗气车,最终导致暴力事件发生。
  当事件真相逐渐清晰,许多原本站在受害女司机一边的网友,开始对女司机违规变道在先的行为进行言辞激烈的批评。动手打人是犯法行为,理应受到惩处,但不文明行车同样应受到谴责。
  近几年,我国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64亿辆,私家车近亿辆。全国29个大中型城市汽车保有量都突破百万。但伴随私家车蓬勃发展的,却不是良好的行车文明。
  车不让人、车不让车;随意变道、随便夹塞、随处占道;酒驾醉驾,甚至市区飙车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在网上搜索,相关“擦车互殴”、“飙车撞车”等新闻数不胜数,有的简直耸人听闻,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愈来愈甚。文明行车,已经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课题。
  文明行车的基本保证应该是交通法规的施行。法规的本质是规则,规则又由操作层面的强制性规则和认识层面的道德性规则等组成。然而,强制性规则总有漏洞可钻,也很难面面俱到,比如不可能在每条道路每个路段都设置测速仪或摄像头,比如不打转向灯也很难监控。因此,确保整个规则体系的运行还需靠道德性规则,也就是自我约束的规则意识。
  如今普遍的行车不文明行为,根源上正是由于人们规则意识的严重缺失造成的。每个司机拿到驾照前,都要对开车时何可为、何不可为的详细规则进行一番学习,并经过相关考试。但拿到驾照上路后,由于缺乏规则意识,许多人就将应付考试学到的规则抛到了九霄云外。
  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哲学教授赵修义认为,规则意识具有道德意蕴。我国古人提倡遵从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节”便是规则的一种形式,“荣辱”则关乎道德观。如今私家车规模的飞速壮大,尤其是豪车的增多,无疑是物质丰足的表现,但遗憾的是,丰足的物质生活没有让一些人懂得礼数,反倒成为藐视规则、为所欲为的资本。
  生活在汽车社会,需要每个人都养成文明行车的习惯,做到遵守规则、少些怨气、杜绝暴力。只有这样,汽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平安和快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汽车自动驾驶“渐行渐近”
· 驾驶安全就需要软硬兼“提”
· 如何避免“危险驾驶罪”让监狱爆满
· 开车排尾气比“向外吐痰”更不文明
 
频道精选:
· 【思想】药价放权更需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2013-06-14
· 【读书】从IT到DT 2015-05-06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五大产业开启科技创新“窗口期” 2015-05-0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