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
是艺术or镀金
2015-05-06    作者:郑娜    来源:晶报
分享到:
【字号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9日至11月22日期间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全世界的未来”。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展览。同时,“中国馆”确定展览主题为“民间未来”,刘家琨、陆扬、谭盾、文慧和生活舞蹈工作室以及吴文光和草场地工作站将会参展。而在“平行展”上,参展中国艺术家更是达360人之多。中国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扎堆,引发热议。记者分别采访了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深圳艺术家戴耘,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邹明以及深圳美术馆策展人、青年批评家游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谈威尼斯双年展的争议话题。

  “土豪艺术家”花钱买肯尼亚馆入场券?

  每一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国家馆内,各国家无不以官方力量展现自家当代艺术的成绩,然而,今年第二次参展的肯尼亚馆,参展作品却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邀请了艺术家秦风、李纲、史金凇、李占阳、蓝正辉等参展,肯尼亚政府近日正式宣布不承认这一展览。
  事实上,2013年首次参展时,肯尼亚国家馆的作品也大多数来自中国。对于中国艺术家在肯尼亚国家馆参展的行为,网上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不少业内人士直言,中国的“土豪艺术家”花钱买断肯尼亚国家馆,断送肯尼亚艺术家参赛资格以求得自己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的“入场券”,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回国后身价“水涨船高”。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邹明表示,2013年就有中国艺术家以花钱的方式进入肯尼亚国家馆入展威尼斯双年展,“之所以在业内引起关注和产生非议,我认为是因为这种行为有悖于艺术的本质,以艺术的名义颠覆艺术的纯粹。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一种荣誉,而荣誉来自艺术,倘若夹杂着金钱和其它物质因素,其神圣感无疑会受到影响”。
  青年批评家游江认为,此类事件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国艺术家“绞尽脑汁”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展现自己的作品,这种有所追求的态度无可厚非。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这种“不择手段”的方式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我认为现阶段中国艺术家的做法,主要还是一种‘镀金’心态,其结果无非是在他们的履历上出现了威尼斯双年展这样闪亮的一笔。”
  深圳艺术家白小刺也认同游江的观点,他认为,这些艺术家“镀金”回来之后,其作品能否“水涨船高”倒不一定,很多时候仅仅是炒作而已。中国著名艺术家瞿广慈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威尼斯双年展毕竟不是奥运会,不是简单的靠数字说话,所以,引发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很正常,只不过有些问题也的确接近于丑闻。

  中国艺术家扎堆平行展以求“镀金”?

  对于2000年后逐渐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威尼斯双年展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艺术家市场排名的重要依据,如1999年艺术家蔡国强获得该展的“金狮奖”后,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在全球引起关注。正因为如此,中国艺术家对威尼斯双年展趋之若鹜,据一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的中国艺术家达360多人,直接耗资近1.2亿元(人民币,下同),加上保险、运输、差旅、机票等,预计将为威尼斯贡献2.5亿至3.2亿元的收入。有评论指出,中国艺术家不惜血本扎堆威尼斯双年展,参加只要个人或艺术机构申请获准就能举办的“平行展”,只求亮相“镀金”试图让作品卖出好价钱。
  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到底是怎样的概念?据了解,所谓“平行展”是2007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才开始有的概念,著名艺术批评家徐子林曾就“平行展”这样解释过,“平行展”通常由策展人向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缴纳费用和场地租金,然后回国向艺术家“招商”:一种方式是艺术家的参展作品直接被投资人“免费收藏”,以抵充参展费用;另一种方式是艺术家向策展人出资参展。在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由策展人王林组织的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共展出了150多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四位深圳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分别是应天齐、刘子建、梁铨和戴耘。
  王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过:“‘平行展’向全世界自由策展人开放,强调其非盈利性、学术性和原创性。对中国大陆来说,‘平行展’为民间提供了一个通向威尼斯双年展的渠道。中国当代艺术很有必要在国际舞台自主性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
  戴耘是深圳著名艺术家,现为深大艺术学院教授,谈及201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他说,能够获邀前往意大利参展,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的确开了眼界,尽管此前在网络或者各种印刷品中见过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但是到现场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不少艺术家前沿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各自的探索方向,对我触动很大。”
  对于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的火热现象,深圳大学教授邹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可否认,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对艺术家在国内外艺术市场和学术平台都会产生作用,尽管相比早期关注度已经降温许多,但仍会吸引许多艺术家前往参展。参展的艺术家情况不同,有的是‘载誉而归’,有的会‘乘胜追击’,有所斩获;有的只是留下一次‘闪光’的记录,并未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段时间过后,又归于风平浪静。”
  在邹明看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进入威尼斯双年展,但毕竟它不是奥林匹克体育竞技,“审美标准具有多重性,谁的作品能在国际舞台获得更大的认同,需要时间的检验”。

  参展主题馆与国家馆的作品牛在哪里?

  在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受邀参加主题馆展览。而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BCFA )担任策展方的中国馆确定展览主题为“民间未来”,刘家琨、陆扬、谭盾、文慧和生活舞蹈工作室以及吴文光和草场地工作站将参加中国馆的展览。众所周知,主题馆的展览是威尼斯双年展的重中之重,是得到国际艺术圈公认的最具艺术价值的展览,而国家馆则集中了各国家的力量来呈现最优秀的艺术。那么,今年参展的这些艺术家到底厉害在哪里?
  深大教授邹明表示,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参展的中国艺术家大都“久经沙场”,徐冰堪称国际大腕,邱志杰近年也是风生水起,季大纯、曹斐在当代艺术领域多受关注,“主策展人提名他们,从形式上呈现出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而中国馆确定主题“民间未来”,邹明认为,选定的几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立足中国本土、自然和本源,已卓有建树,并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展览主题的不断转换中,公众将会看到中国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和优秀作品。希望中国的艺术家不要停留在去没去威尼斯这件事上,而是要拿出更多优质的作品,将重心转移到艺术研究与作品创作上。”青年批评家游江说。
  艺术家戴耘告诉记者,他对参加过主题展的中国艺术家非常关注。他介绍道,中国艺术家自1993年开始由刘小东等人掀开威尼斯双年展的窗户纸,直到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前馆长范迪安和艺术家蔡国强的策划下,中国的“国家馆”第一次出现在威尼斯,中国公众从不了解当代艺术,到由国家支持、组织参加国际当代艺术展,至今不过10余年时间。“我对获得过‘金狮奖’的蔡国强很关注,他的作品一直就非常有想法,威尼斯双年展只不过对他做了一次认可而已。中国最近十几年才刚刚进入国际化的艺术系统当中,这是一个逐步了解中国的累积过程,要了解当代艺术与艺术家,需要全面深入地观察,而不是一次或者一时的偶然事件。”

  今年的中国馆有什么不同?

  根据之前公布的展览相关情况,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4位中国艺术家将参与双年展主题馆的展览,这也是历年来主题馆展览中国艺术家参与人数较多的一次。而备受关注的中国馆主题则确定为“民间未来”,参展者为刘家琨、陆扬、谭盾、文慧和生活舞蹈工作室及吴文光和草场地工作站。日前,中国馆的策展方和部分参展艺术家在北京与媒体见面,对即将到来的这场大展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展现一个民间的中国

  与往届策展人选择近期国内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在国家馆内举办作品群展不同,这一次的中国馆展览把视野放到了当代艺术领域之外,以“民间未来”为主题,内容涉及民间非遗文化、乡村现实、建筑等多方面。
  谈及为何设定这个主题,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单位、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是呼应了双年展主题“全世界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对艺术的几个思考: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原创语言源自哪里?艺术家的独立性如何呈现?跨领域创作如何进行?艺术的边界如何突破?如何回应当下时事与未来挑战?这几个问题的共同指向是“民间”、“未来”。
  在崔峤看来,“民间”是一种观察、一个问号、一个进行时。艺术家们必须是来自民间生活,以更为接近现实、呈现张力的方式应对当下、介入社会,延展艺术的边界和定义。
  比如长期在北京城郊进行纪录片拍摄实践的吴文光,他带往威尼斯的“作品”是长达10年的“村民影像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请10位村民拿着摄像机去记录自己村子的现实生活。“这是一种参与乡村建设的具体体现,让我们听见民间的声音,体会到来自民间的情感和希望。”吴文光说。
  著名音乐家谭盾为威尼斯献上了面临失传的女书文化和原始音乐。此前他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在自己的家乡湖南拍摄、收集、构思、酝酿,创作了《微电影交响诗:女书》,第一次让古老的女书音乐通过数码科技记录,做声像兼收地展示,真实的影像风格也有人类学的角度。

  展现一个复杂的中国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特点之一,就是侧重于展现艺术发生的过程。“这次遴选的艺术家都有着小小的史诗一般的民间创作过程,这更有助于呈现中国艺术生态的巨大张力和包容度,当然也更有助于世界了解不同层面的中国。”崔峤说。
  中国馆邀请的3位艺术家个体以及2个艺术平台自组织,是与庞杂社会有更多交集、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创新自省的建筑师;作品新锐、引发争议与关注的新媒体艺术家;关注民间非遗文化传承、爱好“跨界”与多元的世界级音乐家与艺术家;打破艺术创作主体旧有定义,以纪录片创作参与社会政治改革的每一个普通村民;结合现代舞创作和民间记忆、历史影像的发起者。
  正如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塔所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已经跨越了艺术、文化、政治、科技和经济领域。在这里,全世界通过艺术家们的眼睛,看到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文发展现状,引发共鸣。崔峤表示,2015年的中国馆会让世界看到当下真实鲜活、具有温度和情感的中国。“每位艺术家都是一位探险家,他们的作品传递了这些非同寻常的艺术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是他们回应世界的独特方式,无论是挑战、爱、权利、平等、批判、愤怒还是更为内在深刻的起点和历程。”
  
  威尼斯双年展

  有 “当代艺术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威尼斯双年展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展览之一,它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当代艺术。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上海双年展拒绝先锋派
· 双年展勿沦为空洞的时髦
· 5亿元天价翡翠亮相巴黎古董双年展
· 卡地亚携全新高级珠宝闪耀巴黎古董双年展
· 悉尼双年展:私人赞助撑起澳洲当代艺术
 
频道精选:
· 【思想】药价放权更需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2013-06-14
· 【读书】从IT到DT 2015-05-06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五大产业开启科技创新“窗口期” 2015-05-0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